十八般兵器之叉
叉之由來,較各種兵器為后,宋元以前,初不見用諸戰(zhàn)陣,或謂漢時蠻
馬叉人,皆以此為利器;又謂叉為古時獵獸之器。
如上說,則叉實創(chuàng)自南蠻;如后說,則叉創(chuàng)于獵戶;孰是孰非,亦未能斷定,始自何時,亦無從稽考,姑置不論。
至飛叉之法,宋代以前,迄無所聞,相傳創(chuàng)之者為宗澤偏將張純。
純?yōu)榛h人,力猛侞虎,善使飛叉,能于二十步外取人,發(fā)無不中;
時行伍中從而習者,頗不乏人。
據此說,則叉始于南宋,以法之創(chuàng)始而推諸叉,即謂為叉亦創(chuàng)于是時,亦無不可;
惟其法初甚簡單,不過掄、盤、飛、擲、打擊、搶接諸法而巳;
其后代有增減,然皆從以上各法中變化而出;即今日所傳之飛叉法。
雖分路甚多,皆跳不出此六法,但就此六法雜亂而復疊行之耳。
惟習此者,以南人為多,北派武術中習此者甚少;
豈發(fā)源之處,視為不足貴乎?抑以南渡之后,其法流南方,北方反不得其真?zhèn)骱?
耙
耙頭本為農具之一,并非兵器,乃神農之遺制;其來歷亦甚悠久,與弓弩矛盾,無分前后,蓋即今日農家用為翻盼米麥之具也。
本用木質,其更為鐵質而為兵器,則不知始于何時,因年代過遠,實無從考究。
虞喜志林載,賀齊好軍事,兵甲器械,極為精好,耙爪叉棍,咸取上材,此即古人用耙之明證,而亦見耙之在武藝中,為不可缺者也。
至西游記載豬八戒用釘耙事,雖屬小說寓言,不足為據,然耙頭盛行于當時武藝中,概可想見。
良以耙有齒,可以筑擊,齒上有盤接柄,形略如镋,可以沖擊,反手則如用斧腦,擊捶等法,無所不宜;
柄又能挑格肘擊,實較他器為便,其盛行于鐵器時代也,亦固其宜;惜乎鐵器進為火器,人都視武藝為不足重輕。
其法隨至失傳,今無論南派此派,恐擅此法者,百無一人,亦可見國人之不能保存國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