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的藥用價值
檳榔原是重要藥用植物之一,在南方一些少數(shù)民族還有將果實作為一種咀嚼嗜好品。它是中國四大南藥之一(其它三種為益智、砂仁、巴戟),含有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yǎng)元素和有益物質(zhì),具有消積、化痰、療瘧、殺蟲等功效,是歷代醫(yī)家治病的藥果。剖開煮水喝可驅(qū)蛔蟲。
明朝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有記載如下:“嶺南人以檳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蓋食之久,則薰然頰赤,若飲酒然,蘇東坡所謂紅潮登頰醉檳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蓋酒后嚼之,則寬氣下痰,余酲頓解,朱晦庵所謂檳榔收得為去痰也。三曰:饑能使之飽。蓋空腹食之,則充然氣盛如飽。四曰飽能使之饑。飽后食之,則飲食快然易消。”
藥理作用
1.驅(qū)蟲作用
檳榔煎液有驅(qū)蟲作用,對絳蟲、蛔蟲、蟯蟲、姜片蟲、血吸蟲等皆有作用。剖開煮水喝可驅(qū)蛔蟲,其驅(qū)蟲性在臨床上也得到研究證實。尤其對絳蟲有較強的驅(qū)蟲作用,這種作用可能與檳榔堿類似煙堿樣性質(zhì)有關(guān),可以使蟲體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麻痹。一般認為檳榔對豬肉絳蟲的作用強,對短小絳蟲,闊節(jié)裂頭絳蟲及姜片蟲也有作用。體外試驗對鼠蟯蟲也有麻痹作用。
2.擬副交感神經(jīng)作用
檳榔堿與毛果蕓香堿、毒扁豆堿、毒蕈堿相似,但性質(zhì)穩(wěn)定作用持久。對平滑肌作用顯著適當劑量時,可以增加腸管的張力和蠕動,有緩瀉作用,并能減輕胃腸脹氣;能使胃腸粘膜分泌亢進,隨之食欲增加;能興奮汗腺及唾液腺,使汗液及唾液分泌增加;用氫溴酸檳榔堿溶液滴眼,可使瞳孔縮小,故可用治青光眼,此外,有收縮支氣管,減慢心率,并可引起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兔應(yīng)用后可使冠狀動脈收縮。
3.抗病毒作用
檳榔有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作用。
4.抗真菌作用
1:3的檳榔煎液對部分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主要成分為生物堿,尚含有縮合鞣質(zhì)、脂肪及檳榔紅色素等成分。
檳榔堿是有效的驅(qū)蟲成分,對絳蟲有較明顯的致癱作用,對堇色毛癬菌等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另外,檳榔堿的作用與毛果蕓香堿作用相似,可興奮M—膽堿受體引起腺體分泌增加,瞳孔縮小,收縮支氣管,減慢心率,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同時證明檳榔中含對人體致癌的物質(zhì)。
臨床常用于蟲癥、腹水、消化不良等病癥。
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