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往往事與愿違,因為兒子不一定是能繼承父輩高層技藝的人,所以太極拳之失傳就失在這里,外人不能完全學到,兒子又拿不走,后只能失傳。明朝萬歷年間,由王宗岳傳趙堡人蔣發(fā),蔣發(fā)學拳七年為趙堡太極拳第一代人,回家時王老夫子告訴將發(fā)日:“汝歸家,此術不可妄傳,并非不傳,不得其人不傳,果得其人,必盡情以教之。
比如趙堡大極拳第四代傳人陳敬拍,廣收門徒800人,得他一技的只有16人,得到他大概的只有8人,得到全部技藝的只有張宗禹一人。所以太極拳的傳授方法,只有在全面培養(yǎng)的基礎上,重點選擇人,不必局限在自己子孫上,什么事都不能強求,太極拳有普及的一面,大家都能學,都能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太極拳另有一分支,由任長春得之于趙堡第七代傳人陳清平,任又傳于杜元化,社于1935年編寫了一本著作《太極拳正宗》。由張三豐祖師著作的“太極拳十三式手法起源圖”。
太極拳十三式手法:始有天道起,中包六十四勢,每式要練夠十三手,即一圓、兩儀、四象、八卦是也,宋以天道終。余師云:“茍非其人,道不虛傳。”張三豐祖師又撰寫了一篇(總歌兼體用連聯(lián)解)內(nèi)容深奧、極其精辟,其回:一圓即太極,上下分兩儀,進退呈四象,開合是乾坤,出入綜合歡離,須落錯震哭,迎抵推已兌,命名十三式,此是真秘訣,萬萬勿輕施。功夫共分為七層,連聯(lián)為八聯(lián),每歌自有注解,該拳秘莫秘于此。
可為之下一斷語,譬如愚人妄想升他路,熱漢夜入深山,不惟無益,甚而有損。”(武當)雜志99年第九期戚元明先生大作《張三豐“十三式手法”是太極拳理論精髓)一文,把太極拳的層次分為五手,即一,成手;二、好手;三、高手;四、妙手;五、神手。也就是由初級到達高級的各個境界,頗有參考價值,也是趙堡人修煉太極拳所追求的必然途徑。
我們應該要學習他們那種令缺毋濫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使太極拳真滴更加的廣為流傳。只有這樣才能讓世世代代的子孫都可以學到正宗的太極拳。
結語:太極拳看著簡單,輕緩,但真正練過的人都知道,一套下來,基本全身是汗,太極拳總類多,功效也很大,既是養(yǎng)生之道,又是一種武術,無論選擇哪種太極拳流派加以練習,小編都希望大家都可以在練習太極拳中,得到全身心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