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吳式太極拳的時候要把身體始終保持中正、安舒的原則,它的整套太極拳動作學習要點有很多。那么下面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guān)于吳式太極拳的學習要點,趕緊跟著小編了解一下吧!
吳式太極拳
學習要點:
一、中定
伸屈與開合之未發(fā)謂之中,寂然不動謂之定。心氣清和,精神貫頂,不偏不倚,是為中定之氣,道之本也。何以守中?無過不及。何以能定?不為起使,不為利誘。伸屈開合,進退顧盼,互爭者中也。中者,以腳為立點,以勢為重心,以動作為樞機,故曰得其環(huán)中,以應無窮,此雖技之一端,實為全體之綱領。
二、虛領頂勁
頂勁即頂頭懸。頭頂正直,腹內(nèi)松凈,氣沉丹田,精神貫頂,如不倒翁上輕下沉,又如水中浮標漂浮不沒。歌曰:神清氣沉任自然,漂漂蕩蕩浪里轉(zhuǎn)攢;任你風浪來推打,上輕下沉不倒顛。
三、感覺
身有所感,心有所覺。有感必有應,所應復為感,感應互生,人于精微。推手互相問勁、找勁,即是鍛煉感覺與反應,感覺靈敏,變化無窮。
四、聽勁
聽者權(quán)也,即權(quán)衡輕重,推手時偵察敵情謂之聽,聽之于心,凝之于耳,行之于氣,運之于掌,以心行意,以意運氣,以氣運身,聽而后發(fā)。聽勁要準確靈敏,隨其伸就其屈,乃能進退自如。
五、量敵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zhàn)百勝”。整軍行旅之初,當先審己而量敵,以計勝負也。拳雖小道,其理亦然,以己之短當人之長,謂之失策;以己之長當人之短,謂之得計。量敵應問勁,問其動靜,聽其來勁方向與重心所在。彼此未進入攻守之時,應以靜待動,以逸待勞,不存主見。彼未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當彼此相互承變之間,即知其虛實而應付之。
六、知機
推手分三個功夫階段,由不知不覺而后知后覺,由后知后覺而先知先覺。當陰陽未分,動靜未明,姿勢未成,虛實未知。似有征兆時謂之機,此唯高手能知之。能知機則能造勢,所謂無中生有,乘機而動,低手則反之。高手心氣沉靜,姿態(tài)雍容,逆來順受,運用自如,低手則進無門,退無路,攻之不可,守之乏術(shù),此即知機與不知機之分。
七、雙重
無虛實謂之雙重。雙重之病有雙手與雙腳之分。拳經(jīng)曰: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又曰:‘有數(shù)年純功而不能運化者,率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是故雙重之病難自知自覺,非知虛實之理,不易避免,能解此病則聽勁。感覺。虛實。問答皆融會貫通。推手時若對方用力推我,而我用力抗之,相持不下謂之滯,此即雙方之雙重。
若彼此各順來勢,不以力抗而順其來勁之方向引之前進,使其落空,此即偏沉所致。若以雙手按對方之上盤,而對方力氣極大,攻之不可,則采×虛實之法,以雙手撫其肩,左手由彼之右肩下履,右手擊其左肩,此時我雙手作交十字勢,同主一方,而發(fā)勁成一圓圈,則彼必側(cè)斜而倒地,此即發(fā)勁偏沉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