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要做到動作放松、步法輕靈,但是這樣的尺寸很難掌握,尤其是對初學者來說。下面,小編就來為你介紹一下關于太極拳的松柔動作練習方法,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太極拳松柔練習
習練太極拳,許多太極拳書籍和太極拳師在傳授太極拳時都要求學員做到放松,步法動作輕靈,連貫一氣無滯點。這些要求如何做到呢?黃老師在談太極拳的習練方法中提到:第二階段主要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是以立身不正,橫氣填胸,挑肩架肘等現(xiàn)象為主。其產生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對“放松”這個詞含義理解不夠,無法朝著“放松”這個目標去努力,去爭取;二是腿部的支撐力不足,使身體難以放松。我認為練拳講“松”,達到周身放松是結果,而這個結果是從哪里來的呢?是從“緊”中來的。
首先“放松”不是“松懈”,不能渾身像散了架一樣。人的每一動作都是筋牽著骨頭在做伸縮動作,否則就不能活動。隨著人的成長從小到大,活動范圍由小到大。爾后走上工作崗位,又從大的活動范圍,局限到一個相對固定的范圍內,長此以往就形成了定型的筋骨活動,使得全身筋骨,特別是一些較大的骨節(jié),由于在筋的纏裹下處于閉合狀態(tài),不能協(xié)調聯(lián)動。在學習太極拳時就無法達到動作上的協(xié)調。所以要求把這些骨節(jié)要通過筋的伸長使其打開。這個打開的過程就是“放松”。而全身像散了架一樣的“松懈”無疑是進一步使骨節(jié)閉合,與太極拳要求的“松”是南轅北轍。
實際上“松”是武術的共法,不是太極拳獨有,只是程度與深度的不同要求而已。所以要想把全身骨節(jié)打開,就必須伸筋拔骨,而這個伸筋的過程開始就是從“緊伸”而來。緊伸、緊縮開始會使人覺得不舒服,甚至疼痛。特別是一些歲數(shù)較長的人,筋骨定型,很難拔開。這個疼痛過程會延長。所以首先從思想意識上要了解這一點,要有思想準備。有了這個準備,在習練放松時首先從意識上放松。
一般人在某些骨關節(jié)的筋和肌肉疼痛時,會導致意識緊張,而越緊張越將意識集中到疼痛點,意識中給予的信號是怕痛。所以意識越緊張越松不開。而意識把這個疼痛當成“良藥”時,由于緊伸、緊縮筋骨造成的肌肉疼痛就會順利通過,很快由不適應變?yōu)檫m應,有疼痛變?yōu)槭娣?。比如胯系統(tǒng)的骨關節(jié)打不開,就不能實現(xiàn)落胯、斂臀、收腹、松腰。而腿的兩大關節(jié)周圍的韌帶肌肉拉不開,就做不了擺蓮跌岔這樣難度較大的動作。
經絡系統(tǒng)的走向是沿著筋骨和肌肉間行走的,特別經脈系統(tǒng)在人體內是深于肌肉系統(tǒng)的,要想使其氣血在運動中達到順暢,非通過伸筋拔骨不可。所以“松”與“緊”是辯證的統(tǒng)一,“松”是從“緊”中得到的。“松”的目的是對對方來力的柔化,以實現(xiàn)四兩撥千斤的效果,而不是遇力就散。同時終目的還是增強擴大氣血的通道。氣血通道擴大后,每一動作就會充分調動全身氣血的流動,這一過程在“神”“意”的調動下會逐步增強,會使人感到非常舒服,精力旺盛,有一種異常興奮感,在人身體感到氣血的“意到”“氣到”的神秘力量。他會極大地提高人的各種能力,特別是抵抗病邪的能力,以實現(xiàn)強身健體的效果。所以放松是伴隨人終生之功,是沒有終點的要求。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有些動作要做到放松。
而身體輕靈有從哪里來呢?是從腳腿部的支撐力來的。也即從“沉”中來的,能松則能沉。但腳腿的支撐力不夠是沉不下來的。支撐力哪里來?仍然是腿部關節(jié)周圍的韌帶肌肉伸縮能力的增強。要鍛煉腿部關節(jié)肌肉韌帶力量,必須周身下沉,能使本身身體的重量在單腿用力的前提下,起落自如,才能在雙腿變換用力中輕松、靈活。所以鍛煉腿部的支撐力是開始練拳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它是基礎鍛煉,就像建高樓打地基一樣,基礎牢固才能承重。象車輛的輪轂一樣,輪轂的質量高,才能承重大。只有腿部的支撐力大了,才能真正實現(xiàn)上虛下實,旋轉自如,才能逐步走上輕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