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練習太極拳的人就會領悟太極拳動作的內勁,那么怎么樣才能練習出太極拳內勁呢?下面,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關于太極拳內勁的練習方法,及其練習要領。一起跟著小編往下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內勁練習
上丹采氣
采氣:一種氣功、內勁功法練習,就是用意念想象,采集大自然精華之氣、好的物質灌于己身。對于初學太極拳者來說,是用來培養(yǎng)意念和氣感,并結合身法鍛煉的一種方式。對于有功底者來說,它是作為練拳之前的準備過程,用以調心、調息、培植內氣。所謂“先天一氣,自虛無中來”,老子說:“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沖者,中也,“中者,虛空之性體也”。
氣功在我國有著相當久遠的歷史,《黃帝內經》記載:“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凈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鉺舌下津無數(shù)。”這是較早記載氣功的文獻。氣功的作用就是加強肺部擴張和收縮,增強肺活量,長期鍛煉可以使胸式呼吸變?yōu)楦故胶粑?。其實人在嬰兒時期就是腹式呼吸,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勞作逐漸形成了胸式呼吸。大家知道,人到了病重,呼吸困難時,總是用手把胸口的氣往下趕,這就說明呼吸不能短促,要深長慢勻些好。在深呼吸時,橫膈膜可以下降到3--4厘米,膈肌每下降1厘米,就能使胸腔容積增加250--300毫升,胸腔容積增加的結果,就擴大了肺活量。
人的呼吸功能取決于“呼吸中樞”神經,能使人不斷地有呼吸功能產生。人每時每刻都離不開呼吸,離開了呼吸,人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如果我們利用氣功鍛煉來加強“呼吸中樞”的健全,這“生命之結”就成了“命中之寶”。氣功就是人們用自己的意識,去改變呼吸的節(jié)律、次數(shù)和深度,使之達到“深、靜、細、緩”,與大自然同呼吸,氣血盈流。老子云:“孰能濁以止,靜以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這是說人只要能靜,才能將身中濁氣漸化為清氣,靜之既久,則身中又漸生動機也。
氣是一種氣息,“生命之結”。古人云:“天地合氣,萬物自生”,生物的誕生、生長和死亡,其實都取決于氣的存在。莊子說:“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為生,散則為死”。人身之氣,有先天給與之氣---元氣;后天水谷精微之氣---谷氣;口鼻吸入之氣---清氣。這三種氣在人身混合后產生了不同作用的元氣、宗氣、營氣、衛(wèi)氣,共同抗御大自然中不良因素的干擾,同時人也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天地人三才,構成了自然世界。氣能采得進身,需要形松意緊,用意不用力。全身肌肉放松,有脫骨之感,全身關節(jié)用意念拉開,所謂:“筋骨要松,皮毛要攻”,氣血旺盛,通達四梢,起如飛雁,落如飄羽。意與氣合,氣與形體動作一致。意念心意要起,形體隨之而動,氣自然在其中起著催動的作用。意念要停,動作就停,氣也就分散開來,體松心靜,氣自通也。
在采氣過程中,意念要始終起主導作用,所謂“心為令,氣為旗,神為主帥”,目的是調心、調息、養(yǎng)神、健體。“治病須養(yǎng)氣,養(yǎng)氣須調息,調息須清心”,動作緩慢,意識空松圓活,呼吸自然深、靜、細、緩,采氣的目的就達到了。練拳之前,清心、理氣,以利涵養(yǎng)。
練習方法:
一、捧氣通身
動作一:兩腳自然松靜站立,與站樁要求相同。用意念拉開肩、肘、腕、指關節(jié),兩臂緩慢從身體兩側抬起,手心向下,抬至頭頂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兩勞宮穴相合,意想捧天地精華之氣灌入百會、吸入頭腦,此動作過程為吸氣。
動作二:呼氣,兩手外導內行(外邊的手導引著,氣在體內隨著),緩慢下沉,順身體驅干下降至丹田,意在丹田略守片刻,再經兩腿沉入涌泉,想象兩腳發(fā)熱,通入大地,把身上的濁氣、病氣排出體外。以上動作反復二、三十次為宜。
二、拉氣進身
兩腳站成左弓步,身法要求與站樁相同。兩手搭向左前方,呼氣;輕握拳抓氣往回拉,吸氣,身體重心后移,意念中,象拉起一棵大樹,拉向自己的身體,此時兩拳不動,身體向前迎上去,好像讓大自然、讓健壯、清新之氣進入自己的身體。以上動作,反復三十次后,再換做右弓步練習。就像練習鄭多燕減肥舞一樣,需要掌握動作要領。
三、開合沉丹田
自然站立,與站樁要求相同。兩手心向外,由額前向兩邊分開,意念想象用力拉開,要松肩沉肘;同時左腳向左跨一步,成馬步下蹲,氣入丹田,兩臂松沉下落,輕輕握拳,兩拳交叉至于小腹前(出左腿左拳在里)。以上動作,反復三十次后,再換成右側,右腳向右胯一步。
四、提氣上丹田
自然站立,與站樁要求相同。屈膝下蹲,兩手在身體兩側向下抓取,意念如同抓起重物一樣,然后兩腿蹬地、兩手上提,有把“地氣”提入丹田之感,此為收氣,反復三十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