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中“春捂秋凍”中提到的“秋凍”是指秋天到來后,氣溫會稍有下降,但是不要過早穿上棉衣。這是因為過早保暖,機體對寒冷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認識過程,使得人體對寒冷的調節(jié)能力下降,真正到了嚴寒時節(jié)更加容易染上疾病。相反,如果此時適當“凍一凍”,則有助于增加自身皮膚黏膜對寒冷的耐受力,從而提高抗病能力。
但是“秋凍”也不是凍得瑟瑟發(fā)抖,要想“凍”出健康,這里還大有學問。初秋暑熱未消,氣溫仍高,顯然“凍凍”無妨。仲秋氣溫下降,雖涼卻不甚寒,是“秋凍”的較佳時期,尤其青壯年,穿衣要有所控制,以免身熱汗出,傷陰耗氣。晚秋早晚溫差增加,特別是秋冬交接,常有強冷空氣侵襲,此時若再一味強求“秋凍”,就會適得其反。
有幾個部位不可受凍。一是肚臍,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緊鄰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容易被寒邪侵襲。肚臍一旦受涼,容易腹痛腹瀉;二是腦袋,中醫(yī)認為,頭是人體陽氣旺盛的部位之一,心腦血管患者、易感風寒的人群尤其要注意,額頭滲出汗水時不能見風,好馬上用紙巾或手帕擦掉;三是腳部,入秋后應該穿稍厚一點的寬松、舒適、吸汗的鞋襪;四是肩部,肩部一旦受寒,會引發(fā)感冒、氣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另外,有些人群也是不適合“秋凍”的。除了老人、小孩,心腦血管病患者、慢性腎臟病人、消化道潰瘍病者,都是不宜“秋凍”的。這是因為天氣寒冷可導致血管痙攣,直接影響心臟血液供應,誘發(fā)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當氣溫急劇下降時,皮膚和皮下組織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增大,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心、腦負荷加重,腦部缺血缺氧。尤其是老年人對外界環(huán)境變化適應性差,也很容易發(fā)生中風。寒冷更是慢性腎病、消化道潰瘍疾病發(fā)病的重要誘因。
秋凍”應適度
人們“秋凍”的初衷本來是為了提高對逐漸變冷環(huán)境的耐受性,但如果在氣溫本身已經較低的情況下,還穿著過于單薄的衣服,使身體難以承受,從而就會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引起多種疾病,尤其是陽虛的人更應根據氣溫變化,適量地增減衣服,切忌過少過冷,否則將會適得其反。
“秋凍”應因人而異
兒童在生長發(fā)育階段,自身調節(jié)能力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體不能很快適應,感受風寒邪氣后,極易誘發(fā)上感、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而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減弱,寒冷刺激可導致血管痙攣收縮,易發(fā)生心絞痛、心肌梗死,高血壓病人還可能發(fā)生中風。所以,小兒和老人在“秋凍”問題上應慎之又慎。
多到室外活動
各人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選擇合適的鍛煉項目,如散步、慢跑、騎自行車、打太極拳、做健身操等,以增強體質而御寒。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而且可以促進消化和吸收,加強呼吸系統(tǒng)與新陳代謝的功能,還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身體抗寒能力。
做好飲食調理
秋季的飲食原則應以清淡易消化、低脂肪、高蛋白、富含多種維生素的飲食為主,如魚、蛋、禽肉、瘦肉、豆制品、新鮮蔬菜及水果,以增強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
總結:秋天的來臨,許多人都出現(xiàn)了感冒的情況,這個時候,需要添加衣物的,還是要注意添加衣物,不要單純的聽信春捂秋凍的說法,這個說法并不是適合每一個人的,如果您的身體不適合這樣的說法,那么,您可千萬別照著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