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椹
別名桑實、烏椹、文武實、黑椹、桑棗、桑椹子。落葉喬木,喜光,對氣候、土壤適應(yīng)性都很強。桑椹沒有成熟之前是青色的,又苦又澀,顏色越深,就越甜,由紅變紫,后變黑,形狀像毛毛蟲。成熟的桑椹富含果汁,香甜可口。
野牡丹
別名金石榴、地茄,高腳稔,野石榴、金雞腿,豬牳稔、牛牳稔,常綠灌木或亞灌木,產(chǎn)于越南和中國南部,野生于山坡濕地及疏樹林。萌發(fā)力強,耐瘠薄,喜酸性土壤,為酸性指示植物。
果實掛在枝頭,球形,果實完全成熟后外殼會自然裂開,露出黑色的果肉,樣子就像縮小的黑瓢桔子,分成幾片果肉的。野牡丹的學名源自希臘語,意為“黑嘴巴”,是指其果實吃后嘴巴會成紫色,這也是回家挨老媽教訓的罪證之一。
拐棗
別名萬壽果、萬韋果、金鉤子、雞距子、木蜜、梨棗、枸枳椇樹,落葉喬木,它喜歡陽光,多生長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溝谷、溪邊、路旁或較潮濕的山坡丘陵。常與其它常綠、落葉闊葉樹種混生。
我們吃的拐棗并非它的果實,而是它肥厚的果柄。果柄膨大為肉質(zhì),肥大,曲扭(像雞爪),黃褐色或青黃色,味甜,稍帶澀味,酒香撲鼻。拐棗“果實”,肉質(zhì)鮮嫩,甘甜如飴,澀味消失,令人回味無窮。
地稔
別名鋪地錦、野落茄、地石榴、山地稔。披散或匍匐于地面的一種半灌木,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地表和疏林下,喜生于酸性土壤中,耐旱、耐瘠,在全日照或半蔭性條件下生長良好,具一定程度的耐踐踏性。
花粉紅色(花開滿地的時候就像一匹錦緞,因此又叫“鋪地錦”),直徑3厘米,花后結(jié)果卵球形,熟時紫黑色(味清甜)。
酢漿草
別名酸酸草、斑鳩酸、三葉酸、銅錘草、酸母。多年生草本,喜光,在露地全光下和樹蔭下均能生長,常生于路邊草叢或田野、家前屋后。
酢漿草的根莖有點像白蘿卜(超級小蘿卜),味清甜,十分可口。一般的酢漿草只有三片小葉,偶爾會出現(xiàn)突變的四片小葉個體,稱為“幸運草”,傳說如果誰找到四葉的幸運草就能許愿使愿望成真。
冰粉(涼粉果、薛荔果、木蓮)
1-2cm左右圓形,這個果實吃起來有點澀口,味道也不怎么樣。實際上我們并不是想吃果實,而是將這個果實摘回家后杵爛,然后用紗布包起來后擠壓出它的汁液,在汁液中兌少量白糖水或黃糖水攪勻后等24小時,凝固成半透明狀時食用,在炎炎夏日里,就是我們的果凍啊,絕對生態(tài)綠色。
桐麻果(梧桐、青桐、瓢兒果)
瓢兒果比較形象,果實金黃時可食。0.5cm左右圓形,生食有點澀嘴,用油炒過后很香。
法國梧桐學名叫“二球懸鈴木”,以前法國人把它弄到租界去種起,作為行道樹,它的葉子似梧桐,而被大家誤以為是梧桐,人們就叫它“法國梧桐”了,后來在中國也多作為行道樹栽種,人云亦云,就把它當作梧桐樹了。其實它和梧桐樹一丁點關(guān)系都沒有。
扛板歸
別名刺犁頭、老虎利、貫葉蓼、犁壁刺、退血草、蛇不過、蛇倒退。多年生蔓性草本植物。以前有個人上山的時候被毒蛇咬了,躺在地上快死了,同伴們回村子去拿門板,準備把他抬回去。
回來的時候發(fā)現(xiàn),留下來守著他的人把一種草藥斬碎了涂在傷口上,他竟然就好了,就讓他自己把門板扛回去了。
所以這種植物就叫做“扛板歸”。南方廣為分布,生于山野、路旁或荒地間,葉子互生,葉片呈三角盾牌形,葉柄、莖具有逆刺(痛痛),果實為球形漿果,成熟后會成藍黑色。葉子和果皮可以吃,味酸。
結(jié)語:以上就是三九養(yǎng)生堂為您介紹的這物很誘人吃了小心有危險,你們都了解了吧。這對于不明白亂吃野果有什么危害的人來說,真的是太好了??戳松厦嬲f的可以吃的野果以及野果的營養(yǎng)特點,感興趣的還可以去了解更多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