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是我國傳統(tǒng)的武術之一是一種健身以及預防疾病的手段,結合了陰陽五行之學,傳統(tǒng)哲學,古代引導術和吐納術,是一套比較復雜的拳路,學好太極拳就需要掌握一下幾個原則。
很多人覺得太極拳看似簡單,實際學習起來卻很難學到太極拳的精髓,其實不然,學習太極拳需要掌握太極的原則。
1、“重心”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重心在物理學中是重力的作用點,即物體各部分受到重力作用集中于一點,這一點叫做物體的重心。
在盤拳中重心的位置決定人體的穩(wěn)定和平衡程度,在太極拳中講究虛實及其轉換,“實”對于下肢即重心靠近的位置,“虛”則離重心較遠的位置,但無論怎樣轉換,也不能離開人體下肢所確定的支撐面,否則將易傾倒。
在太極拳的過程中要求重心線一定要在自己的支撐面上。
重心位置合適,虛實合理,避免雙重,可做到不滯、不重,使步伐移動靈活,如做弓步時,兩腳要有一定的橫向距離,保證合適的支撐面,重心位置應在兩腿間距離的中間三分之一的范圍,就可使兩腳均有著落,稱為半輕半重。
當然,在變換虛實時,只有在中正立身的情況下,才可以達到靈活轉換的要求。
在技擊中穩(wěn)固重心線是防守與進攻的基本條件,利用重心轉換,身法的協(xié)調,胸腰的折迭、運化,乃至步法的調整,終達到重心線始終保持垂直方向的位置,并使對方遠離我的重心線。
“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從而保持不敗的態(tài)勢。
2、“沖量”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物理學中的沖量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和作用時間的乘積。沖量是描述力對時間的積累效果,是過程量。不難看出,力的積累效果不只與力的大小有關,還與作用時間有關。
也就是說,力大效果不一定大,力小效果不一定小。發(fā)出的拳作用時間長,這個時間與力的乘積,也就是說產(chǎn)生的沖量大。
另外從物理學中的動量定理(動量是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內容是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的沖量等于物體動量的變化量)可以推斷出拳接觸到物體瞬間速度極大。
所以拳才具有極強的穿透力。太極拳諺中有“動貴短,意貴遠,勁貴長”。勁貴長也含有勁力點的作用時間長,從而增加力的沖量,使其積累更大的效果,產(chǎn)生更強的作用。
3、“速度和加速度”在太極拳中的應用
速度和加速度是物理學中常用的兩個物理量。速度表示物體運動的快慢和運動的方向,而加速度是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和變化方向的物理量。
這兩個物理量在太極拳中表現(xiàn)得十分明顯,把握和運用的好壞,也決定盤拳的質量。太極拳剛柔相濟、快慢相間都是由這兩個量表現(xiàn)出來的。
盤一趟拳架的時間是速度,在單位時間內由慢轉快的程度就是加速度。這兩個物理量在太極拳中都有一定要求,如轉關處要慢,過了轉關處就逐漸加快,而運到落點時快,以后復轉慢,如此周而復始,在技擊中“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創(chuàng)造出有力于自己的條件,都是要求把握好這兩個量。
在太極中有個術語叫“閃挪”,閃就是變速,再把變化時間考慮進去就是加速度,根據(jù)需要通過一個快速小圈折迭,瞬時變速,變向,即增大加速度,使太極拳表現(xiàn)出空、靈、冷、脆的特點,在技擊中往往能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