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如一棵樹,我們通常把地下面的叫做“根”,地上面的叫做樹干、枝、葉„„其實,對下面的根須來說,它何嘗又不可以把上面的稱做它的“根”?因為上下是互為作用、互為依存的關(guān)系,人體本身各個臟腑之間,也是互為其根的。
另外人體的三節(jié)互用,不論手、肘、肩、或胯、膝、腳,也是互為其根。如《孫子兵法》中所云:“擊首尾相應(yīng),擊尾首相應(yīng),擊中首尾相應(yīng)”。也可以說明太極拳技擊法中這種陰陽互為其根的道理。
所以,打拳,一定要弄清虛實互根、輕沉兼?zhèn)?、剛?cè)嵯酀?、蓄發(fā)互孕、三節(jié)互根、陰陽互用的拳理。
同樣,做人也是與大自然、社會、人際關(guān)系之間,互為其根,彼此相濟。
(四)陰陽全息(整體性)
即陰陽兩種動能的整體性。拳論中的“周身一家”,“一動無有不動”,“節(jié)節(jié)貫串”,“起之于足,行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之于手”等,都說明此拳用勁的整體性。陳照奎老師把這種運勁的整體性稱做“蛹動勁”,好像蠶蛹,毛毛蟲,一節(jié)動節(jié)節(jié)動。
此外,打拳還要精氣神、意氣力三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大腦入靜,動作不停,動中求靜),化打結(jié)合,化打合一(引化來力與借力打人合而為一),都體現(xiàn)此拳動作的整體觀。太極拳強調(diào)放松,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更好地集中全身力量于一個發(fā)力點上。
進一步講,太極拳勁力運用的整體性,還體現(xiàn)在人體之力與大地之力合而為一,即所謂“借地之力”。人體作用力于大地,大地的反作用力又反饋給人體,從而使你的勁力更渾厚、堅韌而強大。這也符合人體力學原理。
(五)陰陽變化有序(往復折疊)
陰陽變化的規(guī)律之一,是易學理論中的“無往不復”,即陰陽變化的有序性。欲陰必陽,欲陽必陰,陰陽往復折疊。陳式太極拳的一條重要運勁要領(lǐng)是“勁走折疊”。陳家溝有云:太極拳“不懂疊法枉徒勞”。
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開先合、欲合先開,欲放先卷、欲卷先放,欲發(fā)先蓄、欲蓄先發(fā),以及欲擒先縱,欲要先給、欲給先要等等,一系列的反正相成的運勁方法,也正是老子講的:“反者,道之動也。”
(《道德經(jīng)》)此即從反面入手的處事法則。太極拳中,充滿了這一哲理。如“單鞭”接“第二金剛搗碓”動作一,一個動作包含棚捋按發(fā)四個折疊勁。
又如“前招后招”即左右折疊,一左一右一前,一波三折;“雙震腳”,又是上下折疊,一下(按),一上(托),又一下(拍擊),又是一波三折。“指襠捶”,右引左發(fā),右下引,左上發(fā):左上開,右下合,再前下抖開。又是一波數(shù)折。
太極拳反對直來直去,反對抽扯之形,就必須采取這種柔韌蓄發(fā),折疊回環(huán),聲東擊西的技巧,只有如此才能體現(xiàn)出拳法之妙全在運勁,運勁之要,又在于陰陽有序、陰陽折疊之術(shù)。
(六)陰陽變化的螺旋形式
太極拳,特別是陳式太極拳的一個突出特征是強調(diào)走纏絲勁、螺旋勁。“太極拳,纏法也”(陳鑫)。正如太極圖中間那條“S”線,說明陰陽變化的形式是立體螺旋形式。恩格斯講辯證法云:“矛盾引起發(fā)展,發(fā)展的螺旋形式。”
說明一切事物發(fā)展的形式是螺旋式。太極拳也不例外,打拳時周身處處都在非順即逆的螺旋中運化,大大小小動作,都在螺旋中完成的。即陳照奎老師常講的:“打拳三個圓,推手三個球。”他講“一切動作,非圓即弧,或是S線”。
所謂三個圓
第一,要求上身,四肢,所有動作非順即逆,都要在螺旋中動作。
第二,所有動作運行的路線,都要做到非圓即弧。
第三,定勢造型要圓,所謂松透棚圓。做到內(nèi)氣鼓蕩,外形飽滿。
總之,身體各部位動作既有自轉(zhuǎn),又有公轉(zhuǎn),定勢也要兩臂棚圓,虎口圓,襠圓,涌泉穴、勞宮穴圓,氣勢要圓。打起拳來,丹田如軸承帶動全身,周身如龍似蛇,縱看如鉆頭,橫看如環(huán),如鏈,如波濤滾滾,發(fā)勁如漩渦,如龍卷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