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妊娠6周開始,血容量逐漸增加,34周時達到高峰,并且在這個水平上一直維持到產后兩周才恢復到孕前水平。妊娠期血容量比非妊娠期增加40%左右,血容量增加后,組織間液也會增加。
2、孕期,準媽媽胎盤分泌的激素及腎上腺分泌的醛固酮增多,造成體內鈉和水份滯留,體內水份積存,從而導致尿量減少,于是出現了水腫現象。
3、血液增加,血漿的增加比血球等的增加要多,所以血液成分會相對稀釋,血漿白蛋白的相對濃度也比非孕期時要低。血漿白蛋白是維持血漿滲透壓的主要成分,孕期血漿滲透壓比妊娠期低,這樣就使血流中的水分容易滲透到組織間液中,從而造成下肢水腫。
4、子宮增大后,使得骨盆內的壓力增高,導致下肢靜脈血流受到影響。但這一類水腫如在休息或睡眠之后有所減輕,則多屬于生理性的。
5、孕期水腫現象會隨著孕周的增加而變得更加明顯,水腫多發(fā)于腳掌、腳踝、小腿等部位,有時臉部也會出現輕微水腫,并且越接近預產期則越明顯。如果水腫現象伴隨高血壓及蛋白尿,準媽媽則要警惕是否患有妊娠高血壓等疾病。
1、腳踝、小腿、胳膊或者是臉脹起來,用手指對腫起來的部位按壓下去之后,皮膚出現明顯的凹下去,而不會很快地恢復,這表示你遭遇了孕期水腫。
2、水腫先出現的部位是在人體的底部位——足踝部,休息后稍退。水腫可隨體位而改變,半坐、臥位時腰骶部及陰唇明顯,嚴重的還會引起全身的水腫。
3、生理性水腫與病理性水腫的癥狀也有所不同。
(1)生理性水腫,多發(fā)于腳踝或膝蓋以下處,孕婦早晨起床時不會有明顯的癥狀,但是經過長時間站立或者是活動減少時,在晚上睡覺前會發(fā)現水腫變得更加明顯;
(2)病理性水腫,會發(fā)生在人體的多個部位,如下肢部位、雙手、臉部、腹部等,用手輕按肌膚時,肌膚反應多會呈現下陷、沒有彈性、膚色暗藍等現象。病理性水腫容易導致神經受壓,有時則會引起大腿外側發(fā)麻、指尖刺痛,或感覺喪失。
病理性的水腫多由妊娠期合并疾病所引起,比如妊娠毒血癥、腎臟病、高血壓、心臟病或其他肝臟方面的疾病等。
心臟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水腫常伴有呼吸困難、無法平臥、心慌。腎臟疾病引起的水腫主要表現為早期雙側眼瞼晨起水腫,逐漸出現下肢水腫,休息后癥狀減輕不明顯;肝臟方面的疾病導致水腫出現,常伴有腹水,患者面色黯淡,有時會伴有黃疸。高血壓引發(fā)的水腫先從下肢開始,逐漸加重,嚴重者出現腹水、抽搐等。
總結:在孕婦的時候孕婦難免會出現水腫的狀態(tài),那么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上文中為大家介紹的方法來進行有效的緩解水腫帶給我們的煩惱。同時我們也跟大家分享了在日常的生活中哪些原因是會導致孕婦出現水腫的可能的,希望大家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學會更好的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