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食補能使臟腑功能旺盛、氣血充實,使機體適應自然界,應變能力增強,抵御和防止病邪侵襲,即中醫(yī)所謂的“正氣存內(nèi),邪不可干”。一方面要注意食補,另一方面,可以選用北京同仁堂生產(chǎn)的生脈飲,該藥益氣,養(yǎng)陰生津,用于氣陰兩虧,心悸氣短,自汗等癥。生脈飲黨參方中的黨參性質(zhì)平和,不燥不膩,長期服用,不會助火礙氣、升高血壓。
中醫(yī)認為,冬季主藏。專家提醒,忌情緒不穩(wěn)定,煩躁生心火,灼燒津液,造成口干舌燥。因此,凡事不作過激反應,防止喜怒等七情過極,善于控制情緒,盡量少生氣。注意身心的調(diào)整,才能有助于培養(yǎng)元氣。
冬季補元氣,6大中草藥養(yǎng)生進補
正是冬季寒冷的季節(jié),很多人都開始減少運動,天氣涼身體的新陳代謝也減慢了,這個時節(jié)正是補元氣的季節(jié),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中醫(yī)健康養(yǎng)生,六大中藥進補養(yǎng)生不可少,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
一、黃芪
補氣升陽、益精固表、利水退腫,適用于自汗、盜汗、浮腫、內(nèi)傷勞倦、脾虛、泄瀉、脫肛及一切氣衰血虛之癥。但有高熱、大渴、便秘等實熱癥者忌用。
民間流傳著“常喝黃芪湯,防病保健康”的順口溜,意思是說經(jīng)常用黃芪泡水當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黃芪茶能補中蓋氣,而且補而不膩,可改善氣虛和貧血,增強體質(zhì),延年益壽,若熊再加上枸杞、黨參、茯芩等藥材一起沖泡,效果更好。
二、西洋參
補氣養(yǎng)陰、清火生津,適用于肺虛勞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癥。激烈活動后疲勞乏力、大汗虛脫者服用不錯。
西洋參補氣,性涼,所以服用后不會上火,氣陰兩虛之人尤宜。氣虛之人主要表現(xiàn)為神疲乏力、少氣懶言、呼吸短促、動則汗出、聲音低微等;而陰虛則會表現(xiàn)出一派虛熱之象,如舌質(zhì)紅、口干舌燥、眼干、手心發(fā)熱等。這類人服用西洋參簡單的方法就是把西洋參切成片,或者去藥店買些現(xiàn)成的西洋參片,每天拿兩片放在嘴里含著,直至參片軟化,吐掉或吞服都可以。
三、太子參
補肺健脾、益氣生津,可用于脾氣虛弱的食少、倦怠、小兒清瘦;肺虛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氣陰兩虧等病癥。
一般素有口干、煩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熱等氣陰兩虛癥狀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與其他藥物配伍,又能單味煎水溫服,常用劑量為10~30克, 可根據(jù)病情適量加減。那些久病、體弱之人脾胃被傷,出現(xiàn)飲食減少、乏力、自汗等癥狀時,可用其配伍山藥、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藥物,或取太子參15克、蓮子20克,加水上鍋煮至蓮肉爛熟為度,食蓮肉,喝湯。
四、白術(shù)
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氣虛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氣、自汗;水濕停滯的痰飲、水腫;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安、足腫等癥。
利水消腫、固表止汗、除濕治痹宜生用;健脾和胃宜炒用;健脾止瀉宜炒焦用。脾氣不足,形瘦面黃,不思飲食,脘腹脹滿,大便溏薄者,可與人參、茯苓、炙甘草等配伍,以增健脾益氣之功。痰飲內(nèi)停,癥見胸脅支滿,頭眩心悸,咳而短氣者,可與桂枝、茯苓、甘草配伍,健脾溫陽化飲。表虛自汗,癥見汗出惡風,易于感冒, 稍勞則汗出尤甚者,可單味煎服或研末服;也可與黃芪、防風配伍,以固表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