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軟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人身之靈機為寶貴。凡一切處事接物,皆全賴于此,非獨打拳推手也。太極拳的技擊,離不開快,縱有萬千手法,茍無神明的感應,沒有靈性,也是毫無作用的。練太極拳時講求心存靜養(yǎng),蓄神養(yǎng)氣,澄心定性,穩(wěn)靜安舒,緩緩出動,松柔沉穩(wěn)。“大松大軟”的練法正是為了培養(yǎng)和訓練這種靈機。有了這種靈機,即有所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的神明感應后,在技擊中才能有“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的反應,才能生出莫測的變化,才能應付突然之來手。先師總結和提出的“大松大軟”練法,是穩(wěn)靜心性、修養(yǎng)腦力、清醒智慧、感覺靈敏、增長內勁佳的手段及方法。練太極拳要松,而且要大松,要松透。
所謂一松百松,松得周身毫無拘滯之力,松得兩臂如繩兒吊著重物一樣,經(jīng)常有沉甸甸地感覺,身勢松得軟若無骨的樣子。但是這種“大松大軟”,不是軟塌塌,不是松懈懈,不是松得軟得如一攤稀泥。先師告誡說:“然而它不是死火巴火巴的軟,而是以神氣將身勢鼓勵起來,使它動蕩起來,有強大而又靈敏的柔彈力。”又說:“在太極拳功夫方面,只是做些軟活柔動還是不夠的,需要在這些軟活柔動中做到均勻有心勁和雄偉的氣勢才夠味。”也就是要有虛無的氣勢來指導“大松大軟”。當然,以上這些情況,是要在練拳日子久了,功夫有了基礎以后,再經(jīng)先師詳細的口傳面授,說些比喻,做些示范,形容其氣勢,慢慢地悟會后才會有的。這種“大松大軟”的練法,練習日久,兩臂如綿裹鐵異常松沉,又如軟節(jié)鋼鞭又軟又重,內勁則自然增長,發(fā)出勁去人里透內,傷人內臟,驚心動魄。拳論所謂極柔軟而后極堅剛的無堅不摧的內勁,就是這樣長期以“大松大軟”的思想為指導,再加之先師口傳面授并逐漸積累轉化而成的。由于這種“大松大軟”的練法是持以虛無的氣勢,是以神、意、氣來率領,感覺異常靈敏,身勢練得柔若百折若無骨樣,故在推手中,能做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我先動,我意在先”。
“故化敵來勢時能不先不后化之于無形,在攻敵發(fā)勁時出其不意,勁起陡然,冷快絕倫,人里透內,所謂‘撒去全身皆是手也’”。先師曾形容此勁時說:“火燒神經(jīng)動,急雷響五中,打丹田雄壯之勁,又沉、又冷、又狠,機警萬變,靈覺無比,毛發(fā)皆豎,如烈馬之發(fā)威,身勢矯捷如怪蟒之鉆騰,其節(jié)短,其勢險,力如強弩,急如發(fā)機,使其不能抵抗,也無從抵抗。”對于太極拳這種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英雄所向無敵的技擊功用,先師總結說:“拳來不知,腳去不曉,打人于不知不覺之中,方為太極拳。”
堅信“大松大軟”的練法是太極拳技擊之必需,堅信“大松大軟”的練法,成就了一批真正的太極拳高手,而真正的太極拳師才能傳授真正的“大松大軟”的練法。“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不息法自修”。名師的言傳身教是悟學太極拳至關重要的,如果對太極拳的松軟心有疑慮,不知練太極拳從松柔人手,練推手時又心存堅剛硬力的念頭,心神意氣不能真正放松,而只是在外形上柔柔扭扭,矯揉造作,做些柔和的假姿態(tài),追求所謂太極拳處處走弧,而不知太極拳的動作之所以會處處帶弧形的道理,這種練法和思想必誤以漂浮為輕靈,誤以僵滯為沉穩(wěn),如此練法而想求真正的太極拳技擊功夫,可謂緣木求魚不可得也。
結語:怎么樣?看了上面的文章相信你對如何練習“大松大軟”應該有了足夠的認識了,練習太極拳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否則終難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