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頓吃紅燒肉就能長壽?這樣的理論很明顯是不成立的。長壽都是應該有長壽基因的,與我們的飲食有關,但是絕對不是決定性的。如果每天都吃紅燒肉的話,也許有些人更容易患病也難說!
時下,網上不斷傳出“紅燒肉”的“喜”訊:“江蘇年紀大的老人今年115歲,其長壽秘方是三餐都要吃紅燒肉”、“北京市40名百歲老人,有30人特別喜歡吃紅燒肉,幾乎每天都吃”、“日本調查發(fā)現(xiàn),90%以上的長壽老人愛吃燉爛的肥豬肉,卻沒有一個得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癥和動脈硬化的”。
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刊登的一份研究報告表明:人類長壽的奧秘,是存在于人體內的長壽基因,其中有10多個極重要的預防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疾病)的基因。
朋友,若沒有長壽基因,可不要盲目跟進啊!
1、豬油再燉也變不成類植物油
網傳紅燒肉之所以成為“長壽秘方”,在于“隨著肥肉燉制時間的增長,豬肉中的飽和脂肪酸含量大幅度下降,燉了兩個小時以上的肥肉可下降46.5%,達到低點;而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卻隨燉制時間的增長而不斷增加,兩小時后,達到高值。這樣,相當于讓肥肉中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因素(飽和脂肪酸),轉化為對人體有利的因素(單、多不飽和脂肪酸)。”
何為“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
脂肪酸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一類化合物。
“飽和”與“不飽和”的本質區(qū)別,在于分子結構中含不含有“碳碳雙鍵”。
脂肪酸的分子結構,是由一個個碳原子手牽著手連接起來的,在這碳鏈中,一個碳有4只手,可以牽4個原子。
如果4只手都牽上原子了,那就是飽和脂肪酸了。
如果兩個碳都有空著的手,兩個碳只好自己牽手,即為“碳碳雙鍵”。含有“碳碳雙鍵”的脂肪酸,是不飽和脂肪酸。
“飽和”與“不飽和”脂肪酸,因其分子結構不同,性質也就不同。“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呈固態(tài),如牛油、羊油、豬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在室溫下呈液態(tài),如花生油、玉米油、豆油、菜子油,以及深海魚油等。
網傳《紅燒肉》說:“煮肉過程中,飽和脂肪酸含量下降,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上升”,這是否是說“飽和脂肪酸轉化成了不飽和脂肪酸”?這可能嗎?
“飽和脂肪酸”在燉煮的過程中,其分子結構是不可能改變的,兩個碳是不可能丟掉原子而自己牽手,成為“碳碳雙鍵”的,因此說,飽和脂肪酸是不可能變成不飽和脂肪酸的。
看其外形也可看出來
將紅燒肉放置室中,在常溫下,其整體仍顯示為固化,尤其在冷的環(huán)境中更是如此,這也說明其“飽和”的個性并沒有發(fā)生改變!
2、硬脂酸轉化后對心臟有好處
在一般人的眼中,“飽和脂肪酸”是兇神惡煞,要避之千里之外。飽和脂肪酸對人體真的是“不利”的嗎?
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進食“大量”飽和脂肪酸后,肝臟的 3- 羥基-3- 甲基戊二酰輔酶 A 還原酶的活性增高,使膽固醇合成增加,而膽固醇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兇,因此說,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
但是,這里說的是“大量”,是“過多”,而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必須要攝入一些飽和脂肪酸才能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