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點穴的三層功夫
第一層功夫
“點穴容易識穴難”。點穴之法主要在于熟知全身各穴,不但能言其所在,而且能瞑目撫之。否則,如盲人看馬。識穴必須認真準確,絲毫無差。
具體練法
大家都知道。點穴就是點的人身上的穴位。所以說我們在學習點穴大法之前,應該先了解人的身體上的各個穴位。熟悉各個穴位的位置以及作用,了解經(jīng)絡臟腑的關系。具體的做法如下。
其具體練法是:取較堅硬的木材,刨光,制一木人,身上先繪標出某一經(jīng)的諸穴,循其經(jīng)絡點其穴位,每日三至五次,每次三至六回。熟悉之后,改為夜晚點之,繼練月余。若能在暗處點中,初藝則成,可另換一經(jīng),依上法習之,依次增加。將人身全部穴位練熟后,可合并通練,練到能在暗處準確地點中全身諸經(jīng)百穴者,功則已就。
人身之穴位占面積極小,所點擊之面積只不過二三分也,所以初練時千萬不可疏忽大意,誤此為彼或誤彼為此。練時應由少到多,由簡到繁,著力應由輕到重,時間應由短到長,苦恒點練。
其實點穴大法并不是任何人都能練習的,一般的習武者想要練習估計也很難練成。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學習點穴之人,必須要有真功夫,無論你點穴的目的是救人還是害人。另外也要具備手上的高超技藝。否則,制人反被人制,救人卻誤人。
古人云:點者出手暴客殘 應指倒地一剎間 我若失技反被擒 他借我力殺人便 制人必先學救法 誤傷良君可復原 能制無解非真功 還須從頭把功練習點穴法,雖力在指,但要牢記"心與意合,意與力合,力與氣合,手與眼合,技與巧合";"陰陽歸一,五行求本,本為力氣";"力氣之本,仍為氣血,氣血密依";"血為氣之母,氣為血之帥";"氣順血行快,血壯氣充盈"。所以,習點穴者還需增加營養(yǎng)以宜壯血,苦練氣功以宜發(fā)力。
習點穴法,切要"識透穴理"。凡學者必須細心體會,隨時習練,不拘形式,如床頭、桌前、地邊、途中等均可練。經(jīng)常摸索點穴之理,依理推之,逐穴求之,必有所得。如氣血之頭在某時應在何穴,在某時經(jīng)流何穴,始自何時幾刻,又終止于何時等,皆須精推細摸,了如指掌。
習點穴之法,還須深知氣血循行,行之某經(jīng)是逆行還是順行,是向上還是向下,是向左還是向右等等,都必須辨其明,知其詳,方能得心應手,點之即中。若誤其前后,或誤其左右、上下,則都不能奏效。習點穴法,還應熟知人體諸經(jīng)的血液循行軌道及其變化,血液循行在何時經(jīng)何經(jīng)絡,注入何穴,順逆凝滯,緩急多少等。
點穴的關鍵就在于,選中穴位,點中要害。在點穴的時候需要我們眼睛伶俐,手法極快。在找準目標之后,要迅速的點出去,點的時候力量也是關鍵。力,要強勁有力。這樣你才能夠,擊中要害,百點百中。
若無真功,皆會點偏穴位,著手是空,不僅不能制對方,反而給對方開了一個缺口,被對方擊中??昭ㄖ饬碛幸徽f,即"氣未到,血已過"。換句話說,就是未點在氣血頭上,任你指頭上很有功夫,也難奏效。因氣血之循行和氣血之頭所注入各經(jīng)穴的時刻、路線,都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所以習點穴之法應深知氣血循行的路線及氣血循行之頭,方可點之即效,制服敵人。
前輩云:"氣血頭者五枝也,上下兩枝,左右兩枝,正中前一枝。"以正中一枝諸穴者,為要害。出手點時,應視準而力猛,中者必應。氣血還有正頭和直頭之說,氣血正頭為猛,氣血直頭為沖。其實都是指正中前一枝諸穴而言,僅說法不一。
習點穴法,應講實效,其秘法有三
一則精悉經(jīng)絡、穴道和氣血循行之理;
二則深知氣血流注與五行、天時的關系;
三則熟讀并牢記點穴諸訣。
習點穴法,還必須采用考問法,來驗證自己所學之法。何者正,何者誤,何者優(yōu),正者持之,誤者改之,優(yōu)者揚之。
其考問之法有四
1.考問穴位
制一木人,繪出人體全部穴位,用手指或教尺指點木人諸穴,學者一一答之。教者可先問致命穴,次問大穴,后問小穴。也可先考問經(jīng)穴,次考問經(jīng)外奇穴,或任意考問。
2.考問經(jīng)絡
仍以木人考之。在木人體表繪出經(jīng)絡和奇脈,教者考學者:傷人者點何經(jīng)絡?此經(jīng)絡引連何臟?被點者當時有何癥象?救治者用何手法、何藥?效果如何?等等,逐經(jīng)逐穴逐日考問。
3.考問人體之氣血,諸穴與臟腑之關系
習點穴之法,必須深考人體的氣血循行、肢體百穴與五臟六腑的密切關系。對氣血某時循行流注何穴、路線,某穴與某臟某腑的生理關系,都必須了如指掌,對答如流,方能于出手點打時,選中要穴,百發(fā)則百中。
4.考問才德
拳譜曰:"對于不守寺規(guī)與門外無德之門徒,概不傳點穴之技,對一般徒眾雖可授點穴手法,但切不可傳致命要穴與制人之技。"
歷代武僧在授徒時都嚴行法規(guī),慎重行事。凡對隨徒未經(jīng)十年之考查和具備高尚德行的門徒,概不傳授點穴法技,亦免暴徒得技,損國害民。另對只有德而無真才的門徒,也不傳藝,亦免半途而廢或一知半解,無濟于事,名損山門武威。對久經(jīng)考問確為德才兼?zhèn)涞馁t徒,定誠懇授藝,扶植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