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種內(nèi)家拳拳法,雖然演變出了很多的流派,但是歸根結底都沒有脫離太極拳的本質(zhì),那么對于太極拳的學習我們需要了解什么呢?現(xiàn)在就一起結合太極拳來了解一下吧,方便我們以后更深入的進行太極拳的學習。
有人說,太極拳是外家拳發(fā)展而來,這只是從拳式的定義上看,還不是問題的本質(zhì)。我認為兩者的主要區(qū)別,是指導思想不同,理論不一樣。且同為太極拳,在認識上也還是有差異,所以才漸漸形成很多流派。如果在內(nèi)容上不發(fā)生質(zhì)的變化,外家拳不論怎么發(fā)展,還是外家拳,不會變?yōu)樘珮O拳。
太極拳的歷史很長,它是經(jīng)過了很多人的研究發(fā)展而形成的,不管是對于拳架套路,還是拳法拳理都符合這樣的原則。太極拳是先輩們思想的結晶,因而它的各個動作都具有自己的內(nèi)涵,所有的拳理都富含道理,學習太極拳需要認真的進行研究。
在今天,我們研究太極拳,就應該先從理論上徹底弄明白它的道理,多問幾個“為什么?”例如:為什么要慢要勻?前人一輩一輩地傳下來,一定有道理在。要多想、要問、要在練中去悟出道理來,要怎樣才能勻?不勻的壞處又在哪里?這樣,是非就易明白,歪理即可糾正,在學習的進程中,就減少了阻力。如果自己不善于思索,就很容易人云亦云,被人牽著鼻子走了。
由于太極拳是道家的產(chǎn)物,基于養(yǎng)生的需要,理論從內(nèi)向、反省,必然向精細、虛靈的方向發(fā)展。速度由快變慢,由快慢不均變?yōu)樗俣染鶆?力度由重到輕,由實到虛;由局部的力量,發(fā)展成全身完整的內(nèi)勁;由練體為主,發(fā)展到以練氣、練神為主。后練的主要是思想。
這就是太極拳發(fā)展演變的軌跡;也是練太極為什么能使人聰明的原因。
在現(xiàn)代,太極拳贏得了廣大群眾的熱愛,就是因為它不僅具有健身養(yǎng)生的效果,還有著深刻豐富的內(nèi)涵。太極拳吸收了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又經(jīng)過了很多人的發(fā)展變化,因而形成了獨特的魅力,將很多人練習其他運動的人吸引過來。
但太極拳有兩條優(yōu)點,一般人容易接受,卻反而不易為學體育和外家拳的接受,更不必說掌握了。
一、是它的用意不用力,從慢練中,充分發(fā)揮了內(nèi)在的智慧。
二、是強調(diào)速度均勻,從而充分發(fā)揮了觸覺的靈敏度,具有了神乎其技的聽勁能力。在粘、化、拿、發(fā)中,使技擊方法,從內(nèi)容上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使簡單的兩力相抗的打斗技術,上升為豐富多彩、深奧難測的斗爭藝術。
沒有慢和勻,就沒有了太極拳。
快慢不勻,是外家拳還未完全進化成太極拳,或者是由太極拳又退回到外家拳的半路上去了。由于理論上的變化,外家拳可以轉變成太極拳。如果對拳理的認識有了偏差,太極拳又可以轉變成外家拳。世間的事,總是變來變?nèi)サ模蛔兌嗑妥兩?,不變好就變壞,這一點也不奇怪。
在內(nèi)家拳中,除太極拳外,也還有速度相當慢的,但絕對沒有像太極拳這樣追求勻速的。所以,速度均勻,才是太極拳的大特點。
在《十三勢行功心解》中,有“邁步如貓行,運勁如抽絲”兩句。這就是練太極拳的要領。它形象生動,譬喻準確,一見便知,一聞即曉,明白不過,本不該再有什么誤會,是不須“研究研究”就明明白白的。
貓走路,都見過:輕、慢、動作柔軟而又速度均勻。貓們絕無狠心跺腳,要地動山搖的意思。
“運動如抽絲”,絲是蠶絲,要抽而不斷,必須速度均勻,輕輕地抽;如果力量大了,或忽快忽慢,都會立刻就抽斷了的。
這“運勁如抽絲”,就是我們練太極拳一定要做到速度均勻的理論根據(jù)。從楊、武等諸家來看,都很嚴格地遵循這一指導原則。勻速是粘勁的前因,只有在勻速中,才可能做到“人不知我”。這是太極拳的精妙所在。如果違反了這一原則,還該不該叫太極拳,那倒真該研究研究了。
有些人看見練太極拳的,那么慢條斯理,速度又那么均勻。就很不耐煩,于是就以外家拳的眼光,大發(fā)議論,橫加指責,說什么“你這個拳太慢了,又太勻了,沒有發(fā)勁,只能養(yǎng)生,不能技擊,無用無用!……”。
為什么會這樣呢?楊、武等諸家都是不能技擊,不會發(fā)勁嗎?
為什么要速度均勻
回答這個問題,要先說太極拳的“妙處全在能借力”。要能借力,必須先有靈敏的聽勁,只有聽勁的能力越靈敏,越細致,才能越準確地借對方的力,以指揮對方,控制對方,打擊對方;才會使自己變成化勁人不知,發(fā)勁人不覺的超人。如果練拳之時,速度不均勻,與對方接觸時,就不能舍己從人,必然不丟就頂,不能達到與對方粘連的效果。不粘連,聽勁的能力就無從發(fā)揮,也就無法借力。這與“妙處全在能借力”明顯不合。既不會借對方之力,就不合“因人為法”的原則。要想學會“因人為法”,就非做到速度均勻不可。
妙處全在能借力的“借力”,是指借對方的力,為我所用。而不是借地之力,如果說發(fā)勁之時,要借地之力,這不能稱為太極拳的妙處。因為任何拳術,都是要借地之力的。我們還沒有孫行者的本事,可以隨意在天空中打斗。
簡單的說,學習太極拳,就是學習放松,粘連與聽勁,有了這幾樣寶貝,其余都不過是錦上添花。要粘連,就非勻速不可。
怎樣才能做到速度均勻
大體說來,初學者先知注意了手的速度均勻,進一步,才知道去追求邁步時速度均勻,再進,則知道去注意手腳的配合均勻;直到你懂得默識揣摩、精神內(nèi)守、能以腰來練拳的時候,全身上下內(nèi)外才能比較完整的均勻了。此后,還該去精益求精,隨著歲月的增長,功夫越來越完整、細致、自然,后均勻到動中現(xiàn)靜象,永無止境。凡此種種,都是思想上越來越細致、空靈,開發(fā)智慧的結果。與那不慢不勻,粗而不精,精神外露,神氣活現(xiàn)的練法,是大相徑庭的。
太極拳是高級的養(yǎng)生術和武術中的陽春白雪。以練意氣為主,學拳的全部過程,都是精神內(nèi)守、默識揣摩,通過松、穩(wěn)、慢、勻去追求一種虛靜的過程。從健身效果上說,近似于靜功,可以使全身經(jīng)絡通暢,陰陽平衡,使各系統(tǒng)之間更為有序化,加強了機體的修復功能,并能以勞宮、涌泉穴排出廢氣、病氣,因而可以收到祛病強身的效果。
從技擊上說,真到了虛靜境界,所謂虛則無所不受,對一切外力都可以逆來順化。平時仗恃氣力大的人,遇到這種高手,不論你怎樣出手,都覺對方是空的,對方明明就在你面前,但又找不到可以施展功夫的對象,平時自以為的種種手法、套路、力量,統(tǒng)統(tǒng)無用了,有捕風捉影的感覺。到這種時候,就驚恐萬分,因為自己既無法打擊對方,就成了暴露在對方面前的靶子,挨輕?挨重?就只好“認命”了。
太極拳好,好在這里;難,也難在這里。
學習太極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而需要我們能夠保持自己的耐心。對于太極拳的練習者而言,急躁會使你錯失太極拳的真正特色,以錯誤的方式進行太極拳的學習。想要掌握太極拳,就必須能夠認真的研究太極拳的理論,不斷地練習太極拳的拳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