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48式太極拳論著里,曾提出與此相反的“開吸合呼”,這是根據(jù)胸廓的擴張與收縮來區(qū)分開合,就是吸氣時胸廓擴張為開,呼氣時胸廓收縮為合。由于著眼角度不同,結論就有了差異。
通過以上幾點的敘述,相信大家已經(jīng)對“開合”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上由于人們在探討48式太極拳的開合時,注重的范圍(外形、內勁、纏絲、呼吸等)各自不同,區(qū)分開合的方法各有標準,有時同一個拳勢動作,就外形而論可稱之為開,就纏絲勁而論則可稱之為合。
一個拳勢的相應部位,如左右兩只手,可以是雙開,可以是雙合,也可以是一開一合。“演手捶”式,以外形和內氣而論,右臂伸展內勁外放為開;以纏絲法而論,右臂是逆纏出勁則為合。
“攬擦衣”式,右臂伸展為開,左臂彎屈為合。然而,“攬擦衣”成式時,兩臂均轉換為逆纏勁,右臂也可稱之為合。
開合的意義
開合是拳勢剛柔、化發(fā)的動力。意氣合時,體表、四梢之氣收合屯聚于體內,使體內之氣實而強,體表及四梢之氣虛而弱,氣弱者勢必柔,所以外顯的肢體動作輕靈柔和,即陳長興所說的“氣屯于內,而外現(xiàn)輕和,柔勢也”,因柔而適于化解對方來力。
又因意氣合時收腹提氣,所以李亦畬說“自然提得起,也放得人起”。在此過程中,需注意收腹時內氣的運轉。
每當意氣開時,體內之氣發(fā)放并充實于體表、四梢,催動肢體伸展外放,因外面氣強,而使外顯的肢體動作沉實強勁,有不可阻擋之勢,所以陳長興說“四肢發(fā)動,氣行諸外,而內持靜重,剛勢也”。
又因意氣開時松腰沉氣,所以李亦畬又說“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適于向對方發(fā)動攻擊。
開合都是整體性的,牽連到神、氣、勁、形各個方面,具有綱的作用。只要舉好開合這個“綱”,全身的“目”就都張開了,處處都隨開而開,隨合而合,隨開合而有抑、揚、弛、張的不同動法。
例如含胸,因開合而有不同的含法。胸腔是氣進氣出的重要場所,與開合息息相關。
每當意氣合聚時胸腔開大,以大限度吸納氧氣;每當意氣開放時胸腔收縮,以大限度將廢氣排放干凈。
胸腔有前、后、左、右、上、下六個方向,吸氣開大時,不能向前開(挺胸),不能向上開(抬肩),只能向其他四個方向開。向后開產(chǎn)生“氣貼背”的感覺,向左右開產(chǎn)生橫向擴身的感覺,向下開使橫膈膜下降,產(chǎn)生氣入丹田的感覺。
這時自感胸面寬平,是合時的含胸狀態(tài)。意氣開時,隨著呼氣、沉氣,前面胸肌、后面背肌、左右肋肌向下松沉,護臀束肋,空胸實腹,胸面舒松,這是開時的含胸狀態(tài)。
又如拔背,因開合而有不同的拔法。意氣合時,因橫向擴身而背肌橫向拉寬,自感背部寬闊平展。
意氣開時,背部肌肉向下松沉,中間脊骨卻像毛毛蟲向上爬似的向上伸展,是骨挺肉墜、上下拔長的態(tài)勢。
肩肘也因開合而有不同的勁意狀態(tài)。意氣合時,隨著胸腔的橫向膨脹,兩肩偏重于向左右松開,兩肘也有明顯的外撐感,是謂“開肩撐肘”。
意氣開時,隨著胸背兩肋肌肉下松,氣向下沉,兩肩偏重于向下松沉,兩肘偏重于向下垂墜,是謂“沉肩墜肘”。
腰椎因開合而伸屈。意氣合時,命門穴后鼓,神闕穴內吸,胸腹相合,腰向后屈。意氣開時,腰椎松豎,下?lián)紊享?,對拔拉長。
手腳因開合而虛實。意氣合時,手心腳心內含,手指腳趾微屈,指尖如吸嘴,手指如吸管,向體內吸氣,是柔,是虛。
意氣開時,手心腳心向外松吐,手指腳趾平伸,指肚發(fā)脹,似有氣噴出,是剛,是實。
臀部因開合而溜斂,小腹因開合而提沉。意氣合時,尾尖前指上挑,小腹內收上提,臀部收斂,屈髖吊襠,收縮谷道,肛門正對地面。意氣開時,松腰沉骶,氣沉丹田,落胯溜臀,會陰穴正對地面。
結語:綜上所述,練習太極拳時用意念引領開合道,學習太極拳對現(xiàn)代人有很高的養(yǎng)生價值,常練太極拳的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練完拳后身心都很輕松愉悅,而且氣色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