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式太極拳的教學大致可以分為兩步,一是教用法,另外就是教內(nèi)功心法。今天小編就從這兩個角度為大家講一講楊式太極拳的教法,希望大家也可以借鑒當中的辦法為自己所用,相信在實踐中會有幫助的。
學習楊式太極拳不可操之過急,需要在基本功掌握好的情況下去一步步的提高。
第一步是教用法
楊式太極拳用法有兩個特點:
其一是變化多端,一式多用
例如:搬攔錘有左搬右擊錘、左攔右擊錘、絞化錘、筋斗錘、連珠錘等各種用法,必須順應對方來勢,隨機應變,不可拘泥。
其二是因材施教
例如,提手用法有二,提上打、沉下打皆可。身材高大者,用"上提手"之后,即以松沉勁劈肩,武匯川師伯善用此法。50年代我在上海外灘公園觀看推手,常見田兆麟師伯運用提上打法。但身材矮小者卻難用此法。
所以說,選擇什么樣的方法,要根據(jù)練習者個人的世紀情況來決定。
澄甫公教用法,往往要一對師兄弟同練,相互在對方身上試手,務必使身法、步法、手法熟練,隨時可以應用。
景華師曾與守中師伯結對同練用法,澄甫公詳細講解各式變化。身為楊門弟子,萬萬不可見到某種用法與自己早年作學者不同,就妄下結論。
雅軒師伯在某些用法上說曼青師伯“自己造想”,或許就是沒有充分注意到“一式多用”和“因材施教”兩大原則。
由此可見,不區(qū)分開來的話,會產(chǎn)生一定的消極作用的。
《體用全書》之用法,確系澄甫公口授。雅軒師伯所學之用法,是澄甫公所授。
澄甫公曰:初學需講用法,否則不知足往何處踏,手往可處放。懂勁之后,內(nèi)勁通靈,萬法歸一,運化無跡,一觸即發(fā),即無所謂用法矣。
第二步傳授內(nèi)功心法,為嚴格
弟子叩頭師正式入門之后,須經(jīng)多年考察。拳法基礎扎實,用法熟練,人品高尚,方可傳授內(nèi)功心法。
按楊門規(guī)矩,“心法不傳六耳”,必須閉門單獨傳授,學得心法之后,不可隨便泄漏。所謂心法,是內(nèi)氣內(nèi)勁運行之路線。心法未能貫通,則所用之勁仍為腰腿勁,尚非純正內(nèi)勁。
楊家素有心法不得妄傳妄議之規(guī)定,故雅軒師伯《眉批》引起之種種爭論,僅局限于拳法、用法,尚未涉及心法。《體用全書》亦只講拳法、用法,不授心法。澄甫公早、中、晚期拳法有異,用法一式多變,是客觀事實。
然而異中有同,澄甫公"太極拳十要",乃共同規(guī)則也。
海峽兩岸與世界各地之楊式太極拳,只有一家,均為澄甫公傳授。懇請各地同門師兄弟,求同存異,相互尊重,友好切磋,加強團結,不必再打筆墨官司。
此外,各地師兄均標榜本人乃楊門正宗第幾代傳人,亦令人困惑。
太極拳乃內(nèi)家拳法,是一門卓越的武術,楊家素有"出手見紅"之說。澄甫公"出手一丈八",因此折服武林群雄。
如今不論哪位師兄,在推手之時能夠從容不迫,輕靈柔化,松沉彈放,“出手一丈五 ”,甚至“出手一丈二”者,即是楊家正宗傳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