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編者按:農民工是一種什么樣的群體?他們生活在城市,卻不被城市所接受。很多人甚至會遭遇欠薪這樣的事情。農民工的心理問題已經提升到了必須被關注的程度了。
走近農民工的內心世界
隨著農村生產效率的提高和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大量農村勞動力涌入城市,從事建筑、服務、制造等行業(yè),于是形成了一個特有農村戶籍卻離開農村長期在城市工作的特殊群體——“農民工”。
國家統(tǒng)計局報告顯示,2009年度,全國農民工總量已達22978萬人,他們大多正值青壯年、文化程度不高、勞動時間長、收入水平低、社會保障差。這樣一支發(fā)展迅猛、浩浩蕩蕩的隊伍,在扮演城市建設生力軍的同時,其自身也面臨著來自個人發(fā)展、工作環(huán)境、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他們的心理是否健康,既關系到社會整體的和諧發(fā)展,也關系到農民工作為社會重要成員的幸福感。
↓點擊圖片直接進入下一頁↓
農民工也有特殊的心理資源
盡管農民工群體豹總體心理健康狀況堪憂,但需要看到的是,農民工自身也具有一些積極健康的心理資源,這能夠幫助他們應付生活壓力、保持內心平和,其保護作用不容忽視。
有研究者指出,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農民工更加勤奮和節(jié)儉;在面對問題時:他們更多采取思考、解決等積極的應對方式,更少采取逃避、等待、幻想等消極應對方式。不得不說,農民工自身的健康潛能讓我們看到了陌光的一面。
進入網絡時代,我們更是不斷看到底層農民工積極面對生活、改變命運的“走紅”案例。比如,“旭日陽剛”、“西單女孩”堅持理想、克服困難,終于走上星光大道:”新工人藝術團“為勞動歌唱,互助協(xié)作,推動打工者社會、文化、教育、權益維護以及生活狀況的全面改善:一位沒文化、低收入、無保障的拾荒阿婆,卻用“小人物”的平凡良心,在“幼童被撞、路人漠視”的道德危機中播撒了人性的光輝。
當然,農民工所面臨的心理健康挑戰(zhàn)是主要的,問題的解決,有賴于農民工自身的努力和社會大環(huán)境的改善。我們尤其要關注他們當中的敏感群體、弱勢群體,使其有更多心理疏導的渠道、心靈關愛的陪伴。同時,農民工群體的勤勞與積極應對,也讓我們看到了他們的健康陽光。或許農民工自身的心理潛能,才是對他們真正有效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