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陳式太極拳的養(yǎng)生價值是通過武術運動的體育鍛煉而實現的。
其實無論從陳式太極拳的經典著作還是從歷代陳式太極拳宗師的實踐來看,陳式太極拳首先是養(yǎng)生氣功,武術技擊必須通過練習內氣才能得到提高。
氣功有三大要素或稱基本規(guī)范,分別是調心、調息、調身。通俗來講,就是通過呼吸鍛煉,意念鍛煉,體勢鍛煉,達到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fā)潛能為目的的一種養(yǎng)生方法。陳式太極拳的修煉方法完全符合氣功三要素。
第一,調心
《太極拳論》說:“靜養(yǎng)靈根氣養(yǎng)身”,我們在陳鑫《太極拳圖說》中太極拳卷一的無極象圖寫到:學者上場打拳,端然恭立,合目息氣,雙手下垂,身樁端莊,兩足并齊,心中無一物所著,一念無所思,穆穆皇皇,渾然如大混沌無極景象。而后接著又在下篇太極象圖中再次提到:言此初學者,初上場時先洗心滌慮,去其妄念,平心靜氣,以待其動,如此而后可以學拳。
給學生講述打拳開始就要學會如何調心,一上場就要進入一種安靜的氣功態(tài),以后的章節(jié)更多的提到調心的重要性,例如:“打拳心為主”,“妙機本是從心而發(fā)”,“運用在心,此是真訣”。以心為主,而五官百骸無不聽命。”
還有,問:運行之主宰?曰:主宰于心,心欲左右更迭運行,則左右手足即更迭運行;心欲用纏絲勁順圈轉,則左右手即用纏絲勁順圈轉;心欲沉肘壓肩,肘即沉,肩即壓,......此官骸不得不從乎心也。
吾故曰:心為一身主宰。”都是要求練拳時要注意調心?!度摗氛f:“靜養(yǎng)靈根氣養(yǎng)身”意思是:在意識清凈的情況下才能有助于腎氣的旺盛和收藏,從而使五臟健運,只有內氣充沛,太極動作才能矯健。
現在醫(yī)學認為心靜能使大腦皮質處于保護性抑制狀態(tài),使臟器更好的協(xié)調工作,打破慢性病的興奮灶,促使慢性病康復。
第二,調息
息指氣息,呼吸的意思。調息就是指練拳時學會運用氣息來鍛煉身體。太極拳鍛煉的是腹式呼吸。人類只有在胎兒和嬰兒時期以腹式呼吸為主,從學走路起,就改變?yōu)榫植啃厥胶粑鼮橹髁恕?/p>
由于呼吸方式的改變,大部分肺葉細胞長期閑置不用,失去其活性,使肺活量變小,從而影響人類的壽命及潛能的發(fā)揮。壽命長的動物,大多是以腹式呼吸為主的。如龜、蛇。
陳鑫在《陳式太極拳圖說》中說:“打拳以調養(yǎng)氣血,呼吸順其自然......調息綿綿,操固內守,注意玄關......輕輕運行,默默靜止,惟以意思運行。
要求在保持松靜自然的狀態(tài)下,呼吸柔和細緩,與全身運動協(xié)調。太極拳要求“寬胸實腹,意注丹田”,這種呼吸在生理表現為吸氣時,小腹內收,膈肌上升,丹田之氣由小腹上升,胃部自然隆起,胸廓自然擴張,肺活量加大,呼氣時,小腹外凸,膈肌下降,內氣下沉至丹田,胃部與胸廓自然平復。腹式呼吸需要舌尖要輕輕頂住上腭。在這種方式下肺活量能加大,呼吸卻變得輕緩。
它能帶動腹部和盆腔內臟的運動,通過腹腔和盆腔壓力的改變,使血液回流加速,臟器活動變得活躍,從而改善消化、造血、生殖泌尿、內分泌及淋巴系統(tǒng)的功能,促進消化吸收,增加免疫力,加速毒素的排出,而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陳正雷老師在上課時說:“要把調息和動作的配合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慢慢能體會到內臟蠕動的感覺”,這種內臟蠕動的感覺其實就是腹式呼吸鍛煉的結果。
第三,調身
即調整身形。無論是在動功的形體引動,還是在靜功的臥功、坐功以及站樁中,調身都是不可偏廢的功課,是氣功的要旨,氣功的調身包括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調整。
調身就是調整筋、膜、骨、肉等之間的相對運動。人在出生以后的生活中形成了不利于氣血流通的錯誤姿勢,導致了身形的偏頗,克服這一偏頗才能使人健康。
主動調身的過程是運用意識與自己的身形和動作結合起來的過程,可促進人體內的氣血沿著正確的軌道運行,有利于精神的安靜和真氣的生長,能使全身各部分變得靈活,使神經系統(tǒng)對人體機能的控制和調整變得更為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