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太極拳的的實戰(zhàn)中都會用到技擊能力的對抗,在這種對抗中需要的是擁有熟練的技巧能力和快速的防御能力。其中對抗時經(jīng)常用到的就有打手的力,這是在技擊的過程中不能分開的。

  在太極拳的實戰(zhàn)中,能體現(xiàn)的自身功力的高低了,也是一種比較好的測試能力的體現(xiàn)。

  在太極拳打手對抗中,一切著法都離不開“力”與“巧”。力、巧雖然是對立的,實則互相依存,不能孤立。力體現(xiàn)出素質,巧是方法。素質是天然的,雖然通過習拳練功而有所增強。但因不同的體格條件,必然有不同的極限;方法是通過習拳學來的。只要善于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練習,就能出現(xiàn)不同的奇跡。武術界早就流傳兩句話:“一力降十會”,“一巧破千斤”。這兩種說法,應當承認都是對的。但,我們也應當辯證地來進行分析。所謂“一力降十會”者,不一定沒有巧的方法;所謂“一巧破千斤”者,也不可能沒有力的配合,大概說來,力與巧體現(xiàn)在每個人身上,總不免因體質和學力不同,而各有異。力大能勝巧而力小者、巧精者又能勝力大而拙者;如果雙方力巧相等,則對抗必成和局。太極拳打手主張四兩撥千斤,就是用科學的巧來勝力的。但仍然離不開力的作用。所謂“四兩”不過言其用力之少,并不是僅有四兩的力。

從推手到散手的訓練中總以柔當先

  從目前來講,習太極拳者,從推手到散手的訓練中總以柔當先,甚至某些人在所著的書刊里要求“一柔到底”。但在談到推手,散手時,卻把各種著法都說成為“用力”如何。實際上從開展推手到現(xiàn)在的推手競賽上,常見有些運動員只多用力頂抗,而缺乏技巧訓練;如牛羊之相抵,不見四兩撥千斤的奧妙,與太極拳以柔克剛之理相悖。究競什么原因致使出現(xiàn)這種矛盾而不合乎太極拳法的現(xiàn)象呢?

  在練習陳式太極拳和在推手中,需要的不斷的實踐體會,這樣才能更好的學習,我們知道矛盾是很多的。

  首先是太極拳的“理”和行功的“法”過于高深復雜,不易為心粗氣浮者所能理解和掌握。又因,學者教者認識的不同。沒有經(jīng)過實踐的驗證,出現(xiàn)了誤導的現(xiàn)象造成的。我通過反復地學習諸前輩的著作,驗證了理與法的關系,認為:王宗岳所著的《太極拳論》對拳理拳法及練功、技擊成就等,講的為扼要深刻。再就是陳氏十六世家傳拳家陳鑫所著《陳氏太極拳圖說》,講的極為詳盡;他不是單純講拳的理法,而且詳細講了推手、散手中的“成手”和“病手”,更可貴之處則是他明確指出:“太極拳纏法也”,并說明纏法是螺旋形運動,這就為我們研究太極拳推手、散手者亮出了指路明燈。

  但是,王宗岳、陳鑫先生對太極拳理法只講了原則,如《太極拳論》說的顯非力勝、快何能為,分別自然之能的力與巧,提出“學力”和“默識揣摩”及“用力之久”、“愈練愈精”的學習方法,在講力與巧的結合方法,文中提出:“雙重之病”,說“欲避此病”,須知陰陽,陰不離陽,陽不離陰,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我們雖然能理解陰陽是代表力與巧的虛實、剛柔等,但仍難體會怎樣像陰陽互不分離而達到相濟。怎樣做到這個要求,為什么做到這樣,就能做到避免雙重之病?究竟什么是雙重,雙重的“雙”到底在哪里呢?這個問題先師洪均生先生講的為明確。他說:“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句中左重、右重是講手部的運行,左虛、右杳則是講的步法的配合。也就是左手實則左足虛,右手實則右足虛;手足的虛實配合得當才能避免雙重。前面雙重(前手前足同實),必出頂勁;后面雙重(后手后足同實),又必出丟勁。欲做到不犯雙重、不丟不頂,全在周身上下相隨的螺旋運轉,變化的方向及時間恰到好處,無過不及。通過洪師的講解和實踐驗證,我又進一步理解陳鑫先生所說的陳氏太極拳著法中講的“攻人如同上螺絲釘那樣,不能硬拔出去”這句話,從實踐體會到螺絲釘?shù)倪M退的螺旋勁作用,是力、巧結合的一種體現(xiàn)。螺絲釘?shù)募y有凸、有凹,紋是隨曲就伸的,紋雖是弧線而釘卻是直的硬的,凹處便為陰,為虛,凸處便為陽,為實,當螺絲釘向左旋轉時,后方的上邊必然逐漸向上轉動變?yōu)橄蜃螅瑸槭?、為虛,左方下邊又必然逐漸同時向下轉動,而向右上轉,為實、為發(fā),方向雖然對立,時間卻是統(tǒng)一的。我又推想到槍彈出膛和鉆探機的作用,它們不但利用螺旋運動的形式,而且結合著力的大小和速度。螺旋的旋轉固然屬于技巧,旋轉的迅速更是有賴于力的加強。古人論射箭,說:“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意思是說:力雖能使箭射到靶子,但無巧不能射中,讓人重視巧的方法;又云:“強弩之末不能穿魯縞。”意思是說:強弩之強在于力大,雖射而能中,卻已力竭反而穿不透一層薄綢子,又讓人重視力的作用。可見巧與力必須結合,善于應用。我們從世界上各種事物的運動觀察,可以認識到力與巧同等重要,相輔相成,不能孤立。太極拳推手和散手這種運動也是如此。不過各種拳法有不同的訓練力與巧的方法,只是善于掌握應用而已。

  我們從太極拳推手、散手的動作來講,它的著法變化非常復雜。僅從方位的變化來講,有左右,前后,上下六個方向,再加上六個斜角可作為十二方。這是因為太極拳是整體的,一動無有不動的技擊項目。人體全身分為上、中、下三節(jié),肢體又各分三節(jié),而且三節(jié)之中又可分三節(jié)(陳鑫先生著作講的為詳細)。每節(jié)中能轉動之處就有巧的作用,但也有關節(jié)限制它活動的范圍,如同機器的大小輪子必然有軸似的,軸提供輪子轉動的力源,同時也調控著輪子轉動的速度和方位。因此身法旋轉的方向、角度并非上下相同,一般胸部轉動的角度為45度,而小腹的轉動則略超過45度,胸部如因應敵需要超過45度,則前足必先外擺90度以上,后足隨腰之旋轉而前進。例如:六封四閉,向左捋時胸部旋轉只限于45度,左足外擺90度,右腳不動。雙推手時胸部則旋轉90度,而左足先擺90度,右足繼之內扣45度,并且需要右膝下垂,然后提膝上步。陳氏太極拳動作中膝蓋的提落,等同與天平上的砝碼,調節(jié)杠桿的平衡,同樣是力與巧的結合,了解這一點,經(jīng)過實踐,便可明晰拳論中說的:“無過不及”和“差之厘毫,謬以千里”的真義。

  在太極拳中講究的是用意不用力,這是經(jīng)常說到的,但真正掌握的人卻很少。

  這句話原則是對的,但應向學者講明:意是理想,不是空洞的意。學太極拳應有合乎太極拳理法的意念,以指揮肢體按太極拳套路的法來進行學習鍛煉,掌握運用,而不用拙力。

  纏絲勁,一般稱為掤勁或內勁,經(jīng)過松圓的練習,達到純熟,功夫上了身,當散手,推手時自然同機械似的,一開動便能條件反射般的因敵變化。這是由于雙方動作變化可以快到百分秒,是來不及用意的。有人說,利用皮膚感覺的靈敏,探知對方的來力方向,而制定應付的方法,理固不錯,可惜時間不會容許臨陣的“探知”、“制定”。

  “顯非力勝”、“快何能為”之語,原是批判“先天自然之能”,提醒學者,重視“學力”并非否定“力”與“快”的“能”。用意在于學科學的用力方法,善于用“四兩”的小力撥動“千斤”的大力,力小、力省則時間自然隨之而“快”。有些人學太極拳由于未能理解太極拳的技擊的原意,遂強調“意”、“氣”而排斥“力”,甚至創(chuàng)出“以慢勝快”的奇談怪論。竟將理精法密科學的技術,變?yōu)槲ㄐ牡男W。以至不少后學者墜入誤區(qū),害己誤人,實為可惜!

  有些人在推手表演中,為了顯示自己的功夫玄妙,把“意”與“氣”夸張的神乎其神,雙方不接觸,距離數(shù)遲,一抬手便使人向前跑十余步而后傾倒,一按勢使人向后退若干步而后仰跌出,甚至一口氣把人吹倒,種種怪現(xiàn)象不能一一列舉。這些示演令人莫名其妙,旁觀者有不同的反響;有人贊其“神功絕技”,亦有人表示懷疑,也有人問我有何看法,我答曰:我沒有練過這樣的功夫,應當請表演者為之解答,好的辦法是親作試驗。

  我們應當正確的對待“意”與“氣”,進一步了解太極拳的“力”與“巧”的關系。人的動作是由意支配的,在習拳中,應當把“意”理解為合乎拳法拳理的一種思想活動,是一種“理想”而非空洞的“幻想”。我根據(jù)洪均生先生的講解和我親身實踐的體會,我認為學拳、特別是陳氏太極拳,的確要用“意”而不用拙力,但并不是說有力不好,而要力與巧相結合。應當承認,力是第一應當具備的條件;巧是學與練出來的善于用力的科學方法。所以力與巧不能偏廢。

  太極拳的推手,在太極拳門中只不過是一種驗證拳勢是否正確的一種訓練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后仍是打手(舊稱推手名擖手或打手,與目前的推手不同。舊時的陳氏擖手技擊性很強,其中包括踢、打、拿、跌等法,傷害性極大,是實戰(zhàn)的技法體現(xiàn),與體育競技散手不同。文中指的打手及散手,特此說明)。但太極拳的打手與其它拳的散手不同,它是在推手練到十分純熟的基礎上,運用太極拳各種著法可粘可脫,可近可遠,聲東擊西,粘上踢下,或擒或拿,摔跌兼用,以長、短、冷、截(借)、擰、裹、鉆、翻等勁,做到不丟不頂,厘毫、分秒不差地去適應對方的打法。

  太極拳打手以松圓為體,循環(huán)為用。在運用中,溫和時可以使人毫無痛楚,而翻跌絕妙;猛烈時亦可使人驚心喪膽、五臟皆裂。有了這種功夫,才能是得到了太極拳真髓。

  學習太極拳的打手的方法應以“力與巧相結合”的方法為主;要善于用“力”、“巧”應用與實戰(zhàn)。學者不論從哪一派太極拳入門,都不能以學會拳架為終目標。必須進一步領悟其內在的實質,并且要在實踐中去反復揣摩,才能有所進步和提高。

  太極拳主張“四兩撥千斤”,以松圓、虛靈、剛柔相濟、不丟不頂?shù)姆椒▉硇藜?。行功時松靜自然、心平氣和,彬彬克敵,顯示出大雅風度。太極拳武則可以防身御敵、克敵制勝;文則可以養(yǎng)心調氣,陶冶情操、延年益壽,是一種文武兼修的拳術。

  發(fā)揚太極拳法,必須實事求是,不能故弄玄虛;過于夸張,就是失實,使太極拳精巧功夫被掩蓋。我認為:我們研究太極拳的打法,也應用科學實踐的方法來分析研究?,F(xiàn)在太極拳傳統(tǒng)套路已為國內外愛好者所重視,應以科學的方法傳播推廣,讓她為人類的健康事業(yè)作出較大的貢獻。太極拳打手應以太極拳法,特別是從拳理拳法上細心研究,以求巧于用力,而避免唯心之論,以免貽誤后學,貽笑于國際友人。

營養(yǎng)價值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
西洋參的功效與作用
西洋參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參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麥茶的功效與作用
大麥茶的功效與作用
大麥茶是中國、日本、韓國等民間廣泛流傳的一種傳統(tǒng)清...
金桔的功效與作用
金桔的功效與作用
金桔從個頭上算有大、小之分,從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鐵皮楓斗的功效與作用
鐵皮楓斗的功效與作用
鐵皮楓斗是一種非常重要的中藥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
大家對于花椒應該都比較熟悉,因為它是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
花椒的功效與作用
大家對于花椒應該都比較熟悉,因為它是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

太極拳精選

簡述陳氏太極拳練習入門要求

簡述陳氏太極拳練習入門要求

說到太極拳流派,我們不得不提到陳氏太極拳,陳氏太...
論慢練太極拳是為了擊打更快

論慢練太極拳是為了擊打更快

太極拳是我國傳統(tǒng)武術的瑰寶,練習太極拳要掌握一定...
透視太極拳與兵法之間的關系

透視太極拳與兵法之間的關系

太極拳的特點是用意不用力,而意、氣、神是打太極拳...
論怎樣提高太極拳的技擊水平

論怎樣提高太極拳的技擊水平

眾所周知,太極拳的好處是強身健體,但是您了解八極...
闡述練太極拳先天推手的含義

闡述練太極拳先天推手的含義

太極拳與未來社會發(fā)展息息相關,練太極拳的好處是強...
返回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