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教學中很注重沾連粘隨,因為沾連粘隨是學習太極拳以及推手的基礎。太極拳教程中有詳細的講解,小編今天要說的是所有的武術都應該重視沾連粘隨。下面跟著太極拳好好學習一下吧!
武術都應該講究“沾連粘隨”
沾連粘隨是太極拳的一個重要特點,沾是粘著打,隨勢而動,順勢合力發(fā)人。沾連粘隨在武術中起著重要的轉接作用。
“沾”是不離開的意思,要沾住對方。“粘”的意思和“沾”相似,沾住對方后,還要粘住對方,讓對方擺脫不掉。“連”是連接的意思,要隨曲就伸。“隨”是隨機而動、順隨的意思。只有隨,才能連。
“沾連粘隨”這四個字,既有相同之處,又各有側重。相同的是連合在一起,不能脫離,不同的地方是“粘”是“沾”的進一步要求,“隨”是為了“連”。“沾連粘隨”這四個字是不能單獨成立的,是互相關聯(lián)的。
沾的功夫很難練成,雙方動作要緩慢,還容易粘住對方,沾的功夫要求非常高,所以練習的時間也會長。
“沾連粘隨”功夫是通過練習太極拳套路和推手,逐步培養(yǎng)出來的。練拳架時,要注意連綿不斷、柔和緩慢、隨機而動,培養(yǎng)一種“沾連粘隨”的意識。然后,還要通過推手練習,培養(yǎng)“沾連粘隨”肢體感知能力。
推手是訓練懂勁功夫的。通過各種推手方法,訓練人體懂勁的感覺,培養(yǎng)進攻防守的感知力。太極拳練習的是身體局部神經(jīng)的條件反射,是一種無意識的自然而然的反射動作,就像馬受到蚊蟲的叮咬時,渾身自然而然發(fā)出抖動。
彈落蚊蟲一樣,太極拳練到一定程度,渾身就像沖了電一樣,有感而應,一觸即發(fā)。
總而言之,太極拳的套路訓練是為了培養(yǎng)連綿不斷、意識集中的手段,也是培養(yǎng)身法拳架的正確總結結晶,
在推手時,要用皮膚、汗毛感知對方的動態(tài)。這樣長期練習,就能逐步提高自己的感知能力?!短珮O拳論》說:“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這里講了“沾連粘隨”功夫訓練的三個步驟:開始是推手打輪要達到“著熟”,能夠聽勁。
能夠不頂不抗;動作熟練后,慢慢地就“懂勁”了,知道怎樣化打;后達到“神明”——不完全是靠皮膚接觸對方,而是靠神意接觸對方,“彼不動,我不動,彼微動,我先動”,對方稍微有一點動作意識,甚至通過眼神。
我就可以判斷出對方的意圖,從而做出相應的反應。這樣就到了高級階段,能夠隨心所欲。
太極拳技擊為什么講究“沾連粘隨”呢?這主要是為了引進落空。在技擊上,太極拳要求你像一個輪子,來力沾上,就旋轉讓它落空。
為什么要“沾”住來力呢?“沾”住是為了有個支點,沾住對方后,沾著點不動,你要找到另外與之相合的點施加力量,從而引進落空。太極拳不是頂抗對方,而是順著對方的力量走化對方,把對方引到背勢的狀態(tài)。為此,必須要“沾連粘隨”。
如果不在“沾連粘隨”上下功夫,那就不會懂勁,只能是頂抗,后就是比拼力氣,大力勝小力。
那么,如何在太極拳盤架子的過程當中,有意識地解決“沾連粘隨”這個問題呢?首先要立身中正,這樣身體才能靈活,才可以隨意左右旋轉化解來力。如果立身不正,重心轉換不靈活,推手時就不能很好地化解來力。
所以,盤架子必須要中正安舒,每一個動作都是隨勢而動,沒有絲毫的牽扯勉強。太極拳必須通過套路和推手練習,把先天的頂抗拙力磨掉,培養(yǎng)出隨機而動,應物自然的自然反應,完全是順其自然、順勢借力,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沾連粘隨”的功力。
練拳有幾個層次:開始時如臨深淵,處處小心謹慎,循規(guī)蹈矩,繼而如臨淵羨魚,悠然自得。練習拳架套路和推手,就是在不斷提高自己自身平衡的能力,提高自己感知外力的能力,這樣就能達到一個高級的層次。
這時,自己就如行云,能夠隨風而動,沒有絲毫頂抗;如流水,能夠隨方就圓,無孔不入。練到如云似水,“沾連粘隨”的功夫才能達到一定的程度。“沾連粘隨”是一種方法和手段,通過這種手段,可以把太極拳的“聽勁”功夫練習出來。
人體就好比是一個輪子,軸必須是直的,輻條不能彎曲,輪胎的氣必須飽滿,這樣,觸之即旋轉,不受絲毫的力量,這就是“沾連粘隨”功夫的表現(xiàn)。
在傳統(tǒng)的太極拳訓練中,還有另一種“沾連粘隨”的訓練方法,就是兩個人各執(zhí)絲線的一段,一人隨意而動另一人如影相隨,不能讓絲線有所松弛,也不能把絲線拉斷。這種方法可以提高人的“沾連粘隨”的能力。
另外,太極拳的沾桿訓練,也是為了訓練“沾連粘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