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內功是每位習拳者的追求,太極拳教程里常說想練好內功,首先要拿下丹田。內功其實只是個名詞,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但是丹田卻是實物存在的,太極拳教學注重的是氣沉丹田,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拿住丹田練內功
打拳首先要有精神氣,精神領起勢要驚。長期練拳的人精神都很飽滿,而且氣色紅潤,這是因為練習太極拳對全身的經(jīng)絡及五臟六腑都有功效。
精神貫足,內氣充足,內勁渾厚,拳術的威力才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才能達到冷炸彈脆、見手分離的高級境界,或稱太極功夫。拳經(jīng)云:“太極拳中路,功夫為先”,“不是別有方,只是中氣足”。
拳諺亦云: “一功二膽三技巧”,“力不敵法,法不敵功”。所謂拳術的“術”,指的是用的方法,稱術法或拳法,也稱招法或著法。法雖有萬,而萬法歸一,一就是功夫,對太極拳來說就是內氣、內勁或內功,得其一而萬事畢。
很多練拳的人都感覺不到氣流在身體里竄走,那是因為境界還不夠高,練習太極拳貴在堅持和領悟。
求內氣、內勁或內功的方法稱功法。所以,練太極拳必須“拳法、功法、養(yǎng)生法”三法合一。若能三法合一地練習,就能將練太極拳升華到練太極功夫的高度,注重太極拳的內涵、質量及功夫的研究和提高。
而不在套路多少、架子高低和動作規(guī)范與否的形式上束縛自己。
練習太極拳內功出汗的四階段
第一層次:鍛煉氣力的階段
汗出在身體的大部位,主要是頸部、胸部、胳膊、腿,還有一些病灶部位,比如說頸椎不適,則頸部汗多,手腕不適,則手腕汗多。
太極拳的特點是練拳出汗而不累,很多人練拳幾分鐘就會感覺到手腳發(fā)熱,而且是哪里有疾病哪里出的汗就會多。
這一階段主要是犟勁、斷勁、蹩勁。如果有心腦血管疾病的,則汗液有騷臭味道甚至有火藥的味道;如果腎臟不好,則汗液發(fā)粘;如果身上有痰飲等實證,則汗液粘滯。
體虛則練完之后大汗不止,要持續(xù)出汗半個小時以上。腎虛的則腿上汗粘滯,抬不動步。等等。
注意:身體不健康的人是無法跨越這一階段的。即使是太極高手,如果身體不適,該冒的汗還是要冒。
第二層次:胸、背汗多
其他部位汗水漸少。這一層次往往筋骨已經(jīng)拉開,初具柔韌性,身體已經(jīng)比較健康。
此時的練習者養(yǎng)生效果極好,手腳移動則氣血充盈,手心、腳心發(fā)漲,手心發(fā)熱,肩、胯疼痛。在這一階段的練習者,如果有明師指點,則可以向技擊方向發(fā)展。開始有輕靈之勁力。
第三層次,背部汗多,其他部位汗水漸少
此層次則為養(yǎng)生的高級階段,身體輕盈,精力充沛,睡眠深沉而少,容易入睡,沒有失眠現(xiàn)象。在技擊上則向著輕靈如化的方向發(fā)展。
第四層次,手腳汗多,其他部位無汗
此為高境界,非十萬遍以上套路錘煉之功不可達到。此一境界,無法描述。
此四層次,不用交手,只看汗水即可知道其人水平。太極真?zhèn)?,幾百年間,得此這不過百人。
前輩們說:“熱成功,涼招病”。練拳之后,全身出汗,自然發(fā)熱,此為正常必然的現(xiàn)象。
而練完之后,一小時內不宜用涼水、摸涼物(手掌不可碰冷水、石頭、鐵管等一切涼物),熱身突然受涼,易患疾病。所以練功人首先應忌涼、知保暖才行。
練拳出汗以后,不可用涼水洗、冷風吹,而應知守汗之法。出汗后,應該用干毛巾擦汗,在出汗后不可貪涼,突然跳入涼水中,不可用電扇吹。
汗毛孔開時,突然遇冷閉住,汗?jié)嵊喽痉e于皮下,久而生病。汗出后要保汗,不但不要脫衣服,反而要穿上衣服,待全身汗自干后,再以熱水毛巾擦洗身體。此為守汗法。
汗后大量失水,應及時補水,但如馬上大量飲水,易成疾患。養(yǎng)生較好的方法是:早上練拳前先飲一杯頭天晚上備好的涼開水,以補一夜的身體失水。
晚上練拳前,也應先飲一杯溫開水為好。每次練功出汗后,不宜馬上飲水,汗干后再少量飲半杯至一杯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