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運動發(fā)勁時,丹田內部潛轉活動的離心運動和向心運動表現(xiàn)在發(fā),則放射到四肢,即氣貫四梢;卷,則從四梢收到丹田,即氣聚丹田。但這種力量的收和放,都不是直線的,而是通過人體所特有的一系列的螺旋動作、節(jié)節(jié)貫穿地來實現(xiàn)。
平素的套路鍛煉,推手、單式鍛煉,一招一勢都著眼于丹田潛轉,著眼于丹田內轉帶動四肢乃至周身,不斷發(fā)揮丹田內轉這種人體的樞紐作用對于增強人體的自衛(wèi)、技擊能量,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拳論中所謂:“周身柔軟似無骨,忽然放出都是手,”即這種丹田爆發(fā)力的形象描述。
(二)丹田內轉功法的基本特征
怎樣“抓住丹田練功夫”各種功法都有自己獨特的方式方法,有的取站樁功,有的持靜坐法,有的則配合以簡單動作,稱為動功,還有更簡要的方法采取揉腹法、揉腎囊等,方法各異。
陳式太極拳則與眾不同,它是在復雜的拳勢演練過程中(第一路83勢,近400個動作;第二路7l勢,近300個動作),意注丹田,以意領氣,氣沉丹田,然后取逆腹式呼吸法,以真氣帶動,調動丹田內轉,丹田內轉又帶動全身的螺旋式運動。
形之于外則為“順逆纏絲”、“胸腰折疊”諸形式。而且強調丹田內功與四肢、軀體動作完全協(xié)調一致,叫做“一氣貫穿,周身一家”。拳論云:“內不動,外不發(fā)。”
“腰不動,手不發(fā)。”打起拳來,小腹內部內氣鼓蕩,翻江倒海;外形則轉臂旋腕,旋腕轉背,旋踝轉膝,以丹田內轉為核心(原動力),貫串整體一系列的螺旋運動,非圓即弧。
這種丹田內轉功夫,可以使腹部臟器,特別是盆腔內的臟器,通過自我摩蕩,自我按摩,而增強其機能,生精化氣,有益于打通前后三關,舒通經(jīng)絡,通任督二脈。
太極內功修煉的四大步驟
第一步、從基礎開始練就丹田力
太極拳不分你我,不分種類,各門各式太極,它們的拳理是相通的,都能產(chǎn)生內功暴發(fā)力。練拳時一定要放松,一定要有意念引導。
放松就是頭上頂、肩下垂、肘下窄、氣下沉、松兩胯、腳趾叉開抓地。有一種全身沒分量的輕靈感覺,但腳用力往下踩,后跟要實。這樣才有根基,所謂的“有根”莫過于此。所以說放松是從上至下的,要達到全身心的放松。
但放松不是松懈,手臂要有一種沉重感,沉甸甸的,越沉,說明你越松??梢赃@樣理解,松懈如不用的鞭繩,正常的松如同甩上力的鞭繩,柔中有彎卻有剛性的力度。
意念引導是打拳沒人似有人,好像你的前面有人和你實戰(zhàn),你用每招每勢去應對對方的招法。這樣練下去,丹田就會逐漸有氣感。如果再加上時常地站樁,那么效果會更好。若有名師指點,那就如同虎添翼了!
產(chǎn)生的內力在丹田,要想法把丹田之氣運到四肢。丹田(骶骨)是人體的總重心所在,就像一個圓的圓心。人的整體勁力皆由骶骨發(fā)出,下一階段的練習,就要體會內力由中心向梢節(jié)傳導的感覺。
此外,太極拳丹田力的練習,還需要我們掌控好對螺旋力的運用。
這樣,我們就找到了修練太極功力的關鍵所在,再通過進行樁功訓練,使周身骨架筋經(jīng)貫通,也就是有些人所說的打通大小周天,用丹田之氣帶動雙臂陰陽舞動,“牽動往來氣貼背,實戰(zhàn)格斗任揮灑。
第二步、脊柱和后腰力的產(chǎn)生
當?shù)ぬ餁猱a(chǎn)生后,就要開始鍛煉脊柱的力量,將丹田之氣通過“小周天”將氣提上來,再過肩,送到脊柱和后腰,讓后背和后腰產(chǎn)生膨脹氣,壯實后腰。
此勁出自丹田,一旦練出,終身不退。脊柱力是整體力傳遞過程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鍛煉脊柱時意念應始終感知脊柱,使脊柱和手臂的內在能量達到協(xié)調貫通,讓意念與身體相隨,形神合一。為以后的功力發(fā)揮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