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萬事開頭難,這句話用在太極拳的起式上面合適不過了,對于太極拳起式較難,“一動無有不動,牽動一發(fā)而全身動”,聽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包含了很多道理在里面。
太極拳論所寫一曰心靜,二曰身靈,三曰氣斂,四曰勁整,上四者具備后五曰神聚。
一動無有不動是在勁整的基礎(chǔ)上練出來的,全身整勁是在神意的指揮下做出來的,一起式五字訣都得在身內(nèi)有所體現(xiàn),是在練熟身法的前提下練出來的。
身法的要求是涵胸、拔背、松肩、沉肘、裹襠、護肫、提頂、吊襠、尾閭中正、氣沉丹田、虛領(lǐng)頂勁、胯松直、塌腰胯、兩手意 向上,兩腿虛實分清,身法要練成肢體技藝,練熟后,在起式中運用身法的同時還同時加之勁法和心法的運用,真正做好一個起式是身法、心法與勁法融為一體的內(nèi)動、身動之中存在的,缺一不可。
為什么人們都說太極拳起式難?會練拳不會起式,我把太極拳起式過程中內(nèi)外動作簡單說幾句,起式首先是一動俱動,是從無極不動到陰陽出現(xiàn)的過程,古人云:動便是法,法于陰陽(忌雙重),一動手腳、雙眼、雙腎同時隨之變化,一動手與腳要相合,肘與膝要相合,肩與胯相合,手與腳相系相吸,怎么吸?動時小拇指與斜對的大腳趾相吸相系,象用一根小細皮筋內(nèi)中拉著似的勁,無名指與二腳趾相系相吸。
依次拇指與小腳趾相系相吸,這是四斜合,同時有四正手指與腳的上下相系相吸,這是節(jié)節(jié)貫穿的相系相吸狀,手動的同時又有螺旋向前和拇指往后撐拉狀,手又如同挖泥狀,用手挖河里的稀泥一樣感覺,不用力用意去做的相吸狀。
同時沉肘與膝部又有相系相吸狀,肘部自然沉與膝部相系相吸狀,肘下沉,膝有向上之意,這樣關(guān)節(jié)不會痛,肩微微內(nèi)斂與胯相系相吸狀,肩往下松,與胯相吸,同時胯是松直狀,為保持中正,手腳相合,肩胯相合,肘膝相合是在四斜四正中相系相吸,一動手微上提,臀后溜,整個身體內(nèi)圓,才有掤勁周身。
吳海清先生手是怎樣上提的,根本看不出來,他老人家是用內(nèi)勁、內(nèi)氣不知不覺中摧上去的,多少次也看不出老人家起式(因師父從不叫任何人錄像),手往起抬,也看不出抬雙臂的感覺,是內(nèi)氣摧外外形,體內(nèi)鼓蕩中身的整體變化,摧上去的,內(nèi)氣摧外形的氣勢變化,說明了就是象發(fā)面一樣,上下左右四面八方的膨脹勁,如果拳論所說的有上就有夏,有左就有右的內(nèi)里變化,這同時塌腰落胯,臀后溜,命門外撐狀。
我?guī)煾父艺f過,他練命門外撐練了二年多,一動同時肩松的,肘是沉的,松肩是頭部虛領(lǐng)頂勁,頭虛領(lǐng),頭頂如用一根細繩吊著似的,虛領(lǐng)脖子上放一個假的衣領(lǐng),浮放在脖肩上,用脖子輕輕靠撞狀,一定要輕輕的,越輕越慢越好,這樣頭部虛領(lǐng)與肩部一上一下對拉,肩自然就松下來了。
沉肘是手臂如同高壓線的電線一樣,手搭在高壓線鐵塔一端,手臂腋窩在高壓線鐵塔的另一端,肘就象高壓線一樣在兩鐵塔中間自由拽拉下沉狀,圓襠是內(nèi)氣摧圓的,涵胸是下頜內(nèi)收一點就涵胸了,不要內(nèi)收多,涵多了胸會不舒服的,雙手上提時,雙手抱球的意思,這個球是氣球。
拳論云:輕靈活潑求懂勁,內(nèi)中是按浮二個勁,又有擰大槍的勁,纏絲螺旋在內(nèi),又有捧簸箕的勁,又有推獨輪車上崗的勁,這些勁內(nèi)含其中,要按古人所講要無形略意中練,不要求其外形,略略有點意念便可,一動無有不動要象海里的章魚一樣,動一爪全身俱動狀,又有全身的彈簧氣勢出來,意氣分開,骨肉分離狀。
想寫的太多,一本書也寫不完,時間關(guān)系,以后慢續(xù),正如拳論所云,太極拳之為技也,極精微巧妙。太極者,理也,其大無外,我大膽的說一句,當(dāng)下極少有人能按太極拳論把太極拳的起式練標準,練到位的,我這么講不是貶義,而是太極拳太難練了。
我認為越是名拳師,越是有資質(zhì)的太極拳大師,越會贊同我的觀點,只是相對練太極拳數(shù)十年的明(名)大師掌握的拳理練法多些,傳統(tǒng)的太極拳技藝真正得其真?zhèn)?,哪怕是一部分,都會讓我們受用一生,正如王薌齋大師所說:“這拳看似簡單,聰明絕頂?shù)娜嗽骄氃接X其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