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悟真
悟真就是悟出真真切切。在學習中,樹立一種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一拳一勢要循規(guī)蹈矩,手、眼、身、法、步的基本要求必須認真對待,決不可走馬觀花,輕率對之。
鍛煉時,要細心揣摩、檢查、校正。每一姿勢力求自然舒展,正確大方。這樣,就易于走上運行規(guī)律,經久而不變形。
五、悟柔
悟柔就是悟出綿軟。拳論說:“太極拳決不失綿軟”。又說:“運勁的功夫,先化硬為柔,然后練柔成剛”。柔并不是輕而飄浮,軟而無力;而是軟如棉花,堅如剛的無堅不摧的剛毅勁。
太極用的力,不是拙笨之力,不是僵硬之力,而是先天發(fā)自丹田的腰脊之力。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用慣了拙力,每當不能勝任時,還要有意的鼓勵使用一些僵硬力,把胳膊、腿用成了僵直的習慣。
因而,在初學太極拳時,胳膊、腿的一舉一動總是帶些僵勁、滯氣,沒有一點綿軟的意思,輕靈、圓活就更談不上了。這種僵硬之力不去,體內自然之氣的剛勁就無從發(fā)生,好象封閉的爐火,就不能發(fā)熱生焰了。
所以,初學太極拳的人,要在“柔”字上狠下功夫,決不能僵直!柔的目的,就在化硬摧僵,僵去則剛生,硬去則剛發(fā),這就是“有心求柔,無心成剛”的道理。周身柔和了,也就輕靈圓和了,習煉日久,自會趨于“剛柔相濟”了。
六、悟正
悟正就是悟出端正。“身法正者,身格端正,無所偏倚”。這就是說,頭宜正直,虛虛領起,如以線牽引自然欲起。塌腰、泛臀、腰脊無凸凹彎曲之形。
身軀不俯、不仰、不歪、不斜,手足、肘膝、肩膀上下相照,身樁自然形成“上下一條線”(百會、脊椎、會陰上下成一直線)和“無偏無倚、無過不及”了。
身樁端正,則上下通達,氣血運轉就暢通無阻,不僅利于氣沉丹田,而且利于腰脊旋轉,還可以穩(wěn)健身樁,不失重心,也就不易失機失勢,進退永遠處于不敗之地。
七、悟連
悟連是悟出連貫。練拳從始到終,運勁如抽絲,綿綿不斷如圓環(huán),絲毫無裂痕,處處無斷折。勁是由外形表現出來的,外形的手、膊、足、腿、腰的運行轉換也是如此。
特別是轉關時節(jié),不僅要有承上啟下之意,而且要有連貫無隙之形,招招勢勢自然緊密結合,形成有機聯系的整體,久而久之,“一氣呵成”和“勁斷意不斷,意斷神可接”的妙處,則亦不求而自得也。
八、悟勻
悟勻就是悟出勻和平衡。
1、姿勢勻
練拳時,姿勢要始終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個別的例外——如金雞獨立等),不可忽高忽底,如洪水波濤起伏無常。運行時不可忽快忽慢,須勻和而穩(wěn)健。
2、呼吸勻
呼吸更宜勻和自然,緊密地跟動作的上下、開合融為一體。姿勢忽高忽低,運行忽快忽慢,自會引起氣血動轉的忽馳忽張,忽強忽弱,從而破壞了勻和平衡,引起失調,以致影響呼吸發(fā)生緊促、松馳不正?,F象。
這樣下去,不但無益于身心的健康,而且有損身心,不可不引以為戒也。
九、悟圓
悟圓就是悟出圓和。
1、悟太極“圓理”
太空渾圓,空空無物而富有無限生機。太極乃無極而生。太極亦圓,內有陰陽之別,動靜之機。力的方向隨圓弧運轉,讓外界捉摸不透,充滿正反辯證關系。
太極拳是依據太空星球運轉“陰陽”和“吐納”等哲理而創(chuàng)造發(fā)明的,所以太極拳的運動也就離不開一個“圓”字。
2、悟動作、運動之圓
太極拳練習時,四肢的上下、左右、前后運動,從不直來直往,總是作圓環(huán)或弧線形運動,如地球環(huán)繞太陽公轉運動。拳論說:“至于手足運動,不外一圓,絕無直來直去”。直來直去則呆滯,屈伸遲鈍而無彈力。
圓弧運動則柔和自然,彈性自生。從內勁上看,腰脊旋轉摧動四肢,螺旋纏絲,如行星——地球的自轉運動,從而產生了周而復始的陰陽,開合千變萬化,自然形成氣血協(xié)調、神志舒暢、四肢、軀干輕靈圓和,隨心所欲。
內外雖然有別,但從來不是分裂孤立的,而是“以意行氣”相輔相成的有機統(tǒng)一體。由外引內,以內摧外,內外一致,緊密配合,兩者關系如此,不可顧此失彼,妙手高峰指日可攀矣。拳論說:“妙手一運一太極”。明確地說:太極拳的一舉一動始終不離一個圓。
十、悟松
悟松就是悟出松沉。
1、放松,不緊張
不是單純指某一部分的放松,某一關節(jié)的放松,而是指周身肌膚、骨節(jié)處處松開。前面說過,練太極拳是以意為主導的,所以習練時,不僅要“骨節(jié)松開”,肌肉、皮膚也要松開,更重要的是意識上的放松。
一句話,就是周身放松,決不趁招就勢,臆造做作,使肌膚、韌帶、關節(jié)處于以逸待勞狀態(tài)。四肢、百骸由僵變柔,由硬變軟后,運轉也就輕靈圓和,彈性的爆發(fā)勁就會自然發(fā)生無堅不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