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老人的佳補品
老人們都認為小米是好東西,也都喜歡把小米作為滋補的食物,小米就是谷子去掉皮后的糧食,在五谷雜糧中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所以老年人身體虛弱可以常常用小米在滋補調(diào)養(yǎng)身體,祖國醫(yī)學認為,小米益五臟,厚腸胃,充津液,壯筋骨,長肌肉。清代有位名醫(yī)說:“小米養(yǎng)人。熬米粥時的米油勝過人參湯。”可見,長壽老人喜歡 “米”很有道理。
現(xiàn)在大家知道老人喜歡吃哪些粗糧能長壽了吧,所以我們的飲食中雖然要精致,但是也離不開這些五谷雜糧,這也也是我們能夠長壽的一個關(guān)鍵,所以老年人如果吃膩了山珍海味,不如吃這些粗糧返璞歸真吧。
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吃的越越來越豐富,但是一些傳統(tǒng)的粗糧卻逐漸被人們所淡忘,而在這些五谷雜糧當中,卻有著身體不可缺少的營養(yǎng),因此在大魚大肉之后不妨吃一些五谷雜糧,這些食物不僅具有很好的養(yǎng)生功效,還可排毒養(yǎng)顏滋陰補腎。
黑米:滋陰補腎
米粒細長有光澤,外表呈黑色或黑褐色,但胚乳仍為白色,購買時刮除外層之后看里面的顏色即可區(qū)別。
黑米的營養(yǎng)主要在皮層,所以,我們食用的是未經(jīng)精加工的“糙米”,外部有比較堅韌的種皮,不易煮爛,應提前浸泡,或者用高壓鍋煮食。
營養(yǎng)價值:黑色入腎經(jīng),因此,黑米有滋陰補腎的功效。此外,還可以補益脾胃,益氣活血。黑米外皮中的花青素更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燕麥:降血脂血糖
燕麥是一種古老的糧食作物,生長在海拔1000~2700米的高寒地區(qū)。
日常生活中,我們接觸到的燕麥更多的其實是燕麥片,用燕麥原粒軋制而成,比起精加工的谷物,因為保留了麩皮,它的營養(yǎng)成分更完整;吃起來也很便捷:沖入沸水,燜泡一會兒——但如果花上幾分鐘時間,稍稍煮一下會更好吃一些,還可以根據(jù)口味添加牛奶、水果丁。
營養(yǎng)價值:降血脂、血糖;富含可溶性纖維和不溶性纖維,能大量吸收人體內(nèi)的膽固醇并排出體外;此外,它還是減肥人士的愛,因為它的熱量很低,卻可以提供長久的飽腹感。
小米:健脾和胃
小而飽滿的圓形顆粒,有著漂亮的金黃色。在中國古代,它甚至擁有非凡的地位:用來代指國家的“社稷”里面的“稷”指的就是小米、高粱等谷物。
營養(yǎng)價值:小米具有健脾和胃、補益虛損、除熱解毒的功效,還有一定的安神作用。但它的氨基酸組成并不理想,不能完全作為主食,要搭配其他谷物。
黃豆:補鐵治貧血
黃豆算得上為人們所熟悉的豆類之一。早餐時的豆?jié){、豆奶,午餐或晚餐桌上的豆腐及其他各類豆制品……這些都是用黃豆加工的食物。
直接食用黃豆的做法也很多:加排骨或豬腳煲成老火湯是老少咸宜的家常菜;加入雪菜和一些肉絲,炒著吃也很有味(與其他干豆的做法類似,在烹飪前,需要提前大約8小時左右浸泡);有些地方還將黃豆在鐵鍋內(nèi)炒香作為零食,吃起來嘎嘣脆。
營養(yǎng)價值:富含蛋白質(zhì),是素食者和不想過多食用動物脂肪的食客的首選食品。含鐵量也非常豐富,且易為人體吸收,兒童和缺鐵性貧血患者可以多吃。
蕎麥:軟化血管
蕎麥是一種顆粒呈三角形的作物,被一層硬殼包裹,通常去殼后磨面食用。如果是保留外皮的蕎麥顆粒,則可以用來煮粥或飯。煮熟后的蕎麥口感有一些粗糙,且有一定的滑膩感,建議跟其他雜糧混在一起煮粥食用更合適。煮之前需要浸泡比較長的時間,好過夜。
營養(yǎng)價值: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和植物纖維,能預防便秘,降壓、降脂、降糖,還能軟化血管,對于心血管具有保護作用。
玉米:利尿降糖
玉米是谷物中的“外來戶”,早起源于中美洲,是印地安人培育的主要糧食作物,大約17世紀時傳入中國。它的吃法很多,家常的就是水煮之后直接食用。
煮玉米有個小訣竅,加一些鹽,吃起來更清甜。煮出來的玉米水也不要倒掉,可以當茶喝,或者作為底湯,加入排骨之類的肉食煲湯。
營養(yǎng)價值:含有較多粗纖維,能幫助腸胃蠕動,熱量也低,是減肥食譜中的佳選項之一,對防止高血壓、冠心病也有積極作用。此外,玉米還有利尿和降血糖的功效,特別適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結(jié)語:現(xiàn)代社會,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注意養(yǎng)生,調(diào)理自己的身體,很多人不再對精細的食物、山珍海味感興趣,吃點粗糧來給我們五臟六腑一些調(diào)解,緩解一下腸胃壓力,這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人們不僅自己調(diào)理,也為自己的家人調(diào)理身體。全民吃粗糧,全民保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