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什么,說到底是微小運動
拳論曰:“先求開展,后求緊湊。”開展到何處,緊湊至哪里,不好理解。
有人在練拳過程中將手伸展到極限以示開展,上肢屈回表示緊湊,此練法未能體現(xiàn)拳論的關(guān)要。
清末民初,陳氏太極拳理論家陳鑫引春秋初期政治家管仲“展緊”之理論,融會貫通,理解了開展與緊湊的辯證關(guān)系。
他在《太極推原解》中說:“卷之退藏于密。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詳解開展與緊湊之秘。
“大”為無限大,肢體難以達到之“大”,惟有神意可達;小到退藏于密,用顯微鏡也難以窺視,也只能用心神意念去表示。
太極拳是藝術(shù),是陰陽相濟、內(nèi)外相合、上下相隨、動靜相兼、大小雙修的藝術(shù)。
而陰陽、內(nèi)外、動靜又以大小展示,大到無邊無際,小到退藏于密,無形無象,觸之而空,即是太極拳的微小運動。
其實,修煉太極拳實質(zhì)是太極點的修煉,點越小,功夫越顯,層次越高深.
筆者在《太極解秘十三篇》一書中,將太極拳的微小運動稱為“太微拳學(xué)”,文中寫道:“任何科學(xué)都是為人類服務(wù)的,太微拳學(xué)也不例外。
太微拳學(xué)研究微小運動在身體內(nèi)部的變化。太極拳的點是太極拳的細胞,在拳中起著運化陰陽的積極作用,對太極拳愛好者的健康有很大幫助。”
我們要認識和研究太微拳學(xué),就要修練和運用它
為了將太微拳學(xué)說得清楚,講得明白,試以太微點解析在技擊中的運用,以說明“點”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從而便于把握和運用。
二人較技,若對方有“點”的功夫,則推而不動,按之不入,似乎飄浮于對方臂上、 身上,自己腳下有上浮之感。
這是怎么回事呢?這就像往荷葉上倒水,水在荷葉上不滲不透,不流不散,渾圓似珠。太極高手同樣不怕外來之力,將外來之力飄浮于臂上,原理同荷葉上的水珠一樣。
太微拳學(xué)脫胎于太極拳,從太極拳的陰陽相濟中修煉,身上漸漸褪掉本力,體悟到松柔功夫,才有可能在身上出現(xiàn)“點”。
那么是不是所有習(xí)練太極拳的人身體中都有“點”呢
不是。一般打太極拳似太極操的人,周身僵緊,體內(nèi)不會形成太微點,也無從研究太微拳學(xué)。立志修煉太極拳,自強不息、鍥而不舍者,多練、苦練也不一定成。
要循規(guī)蹈矩,按太極拳拳理規(guī)范的動作盤拳修煉,認識和理解太極拳是高雅的松柔藝術(shù)。
一舉動似行云流水,周身輕靈,行功盤拳用意不用力,由著熟而漸悟懂勁,方有可能體驗太微點。
身上有太微點的存在,周身極為輕靈圓活,血液循環(huán)順暢,對身體健康有益。在技擊運用中,身體若不受外力進攻,奇妙的太微點是不會顯現(xiàn)的。
只要開發(fā)出來并運用自如,太微點是長于他人的秘密武器,接手便施,遇敵揚威,敵人躲不開,化也化不掉。
有了太極拳學(xué),便顯現(xiàn)出太微拳學(xué)其大無外,其小無內(nèi),你大我小,你小我大,你來我隱,你走我顯,陰陽變化,其妙無窮。
太微拳學(xué)稱得上是習(xí)拳者必須研究的養(yǎng)生、技擊之“大工程”
對太極拳高層次功夫的“點”有所了解后,對太極拳“胎生”出的太微拳學(xué)的功能作進一步的研究。
再結(jié)合實踐練拳,就不會強伸妄曲,閃腰挪胯,搖頭擺尾,而是以動點和止點進行修煉,從而改變盤拳習(xí)慣,提高拳藝質(zhì)量,有益于功夫上身。
拳友同道可以在練拳、打拳、盤拳中去體驗拳之真諦。
深研太極拳學(xué),即涉足太極拳技藝的微小運動的研究,也是太極功夫上身的過程。
如果練家只注重推手、技擊,那么修煉的就不是太極拳學(xué),也并不是修大道,而僅僅注意拳術(shù)本身而已。
太極功夫從拳里出來。楊式太極拳家楊振基先生說:“功夫是拳上出來的。”
京城太極拳大師楊禹廷說:“太極拳就是一陰一陽兩個勢子,一通百通。”他們都說的是拳學(xué)。只是扎扎實實地練拳,才是進入身心的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