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去學習太極拳,太極拳可以說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時尚運動,在生活中無論是老人還是年輕人都在去練習太極拳,這與它的養(yǎng)生作用是分不開的。想要真正的掌握太極拳就必須先明白其中的道理。
太極拳講究的是以柔克剛,不光講究的只有這些,還有很多的方面要點。
龍先生的結論是:(一)關于“有氣者”,他讜‘茬氣則滯’就是“有氣者無力”.就是指不能擁有純正的太極拳內(nèi)勁,因此他將“有氣者無力”定為貶意,(二)關于‘-無氣者”,他說“不在氣”而“在精神”,就是“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就是“內(nèi)固精神.外示安逸”.這才能“運勁如百練鋼,伺堅不摧”。(“純剛”者.比之謂也……)因此.他將“無氣者純剛”定為褒意。
以上龍先生的結論,與所稱((別解))一文的結論正好相反.需要加以澄清。
文章里,里面說到的有兩個問題有糾正的,無論是前輩還是資深者從現(xiàn)代的角度去看都有誤差點。
一是他把“在氣”等同于“有氣者”.并說有氣者無力無內(nèi)勁;把“不在氣”,等同于”無氣者”.并說不在氣而在精神也……二是把“純剛”等同于“運勁如百練鋼”.恐怕欠妥。
筆者認為.“純剛”是單純的剛.純剛則無柔,而太極拳是強調(diào)剛柔相濟的,拳諺”百練鋼化作繞指柔”,才是剛柔的對立統(tǒng)一。可見這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說話離不開“語境”.龍先生也強調(diào)語境,這很好。《十三勢行功心解》全文,就是“有氣者無力,無氣者純剛“這句話的語境。”十三勢”是太極拳的十三個姿勢.是外在的,外練筋骨皮;“行功心解”則是說練內(nèi)功的認識、理解和方法.簡而言之就是內(nèi)練一口氣?!妒齽菪泄π慕狻肥菑娬{(diào)關于“內(nèi)練一口氣“的深入理解和詳細說明。文章的第一句就是”以心行氣,務令沉著,乃能收斂入骨;以氣運身.務令順遂,乃能便利從心”。這是開宗明義的綱領性提示,—下子把這個“氣”字高高提起,凸顯出來。接下來的論述,其重心仍舊在“內(nèi)練一口氣”上。君不見“意氣須換得靈.乃有圓活之妙”。“行氣如九曲珠,無微不到”。”心為令氣為旗,腰為纛”。旗者指揮也。“牽動往來氣貼背.斂入脊骨”.以及”極柔軟然后極堅剛,能呼吸然后能靈活”等等.總之是一個“氣“字的方方面面貫徹了全篇。試想,在這樣一篇專論”行功”,專門研究“內(nèi)練一口氣“的文章中,從頭到尾.說來說去,都是針對著“有氣者”而言的。“有氣者”是“行功”的主體,原文作者怎么會對這個“有氣者“作出否定的論斷呢?怎么會說”有氣者無力”是”在氣則滯”?怎么“是指不能擁有純正的太極拳內(nèi)勁。“(龍先生觀點之(一))?所以,從全文來看.也就是根據(jù)“語境”來分析.“有氣者無力”的論斷無疑是肯定的,《十三勢行功心解》一文作者的原意應該是“有氣者無力”是說:有內(nèi)氣者,無拙力,亦即:有內(nèi)功者.以氣運身,自無拙力。
我們可以把所說的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進行深入的理解。
“全身意在精神“有點費解,可解作:全身要集中精神。”不在氣”先放—下。
“在氣則滯”,為什么?因為“氣以直養(yǎng)而無害”,行氣在于有意無意之間.不可執(zhí)著。陳微明解釋:”太極拳蓋養(yǎng)先天之氣,非運后天之氣也。運氣之功,流弊甚大,養(yǎng)氣則順平自然,日習之養(yǎng)之而不覺,數(shù)十年后,積虛成實,至大至剛。”
回過來說”不在氣“,應該是不執(zhí)著于氣,在于有意無意之間,是很微妙的。
“有氣者無力”:不用拙力者,全身放松氣就能通,謂之有氣者“無氣者純剛”:純剛無柔.硬邦邦氣難通,謂之“無氣者”。
總體來說:“(行功時)全身要集中精神,不執(zhí)著于氣,執(zhí)著會影響氣機。顯然,有內(nèi)氣者不用拙力,無內(nèi)氣者純剛無柔。”如果這樣解釋比較切合實際,那來,這句話就是對“內(nèi)練一口氣”的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