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特點就是把武術(shù)與健身完美的結(jié)合在了一起。這是其它的武術(shù)拳種所沒有的特點,要想真正的掌握太極拳,就必須先理解太極拳的拳理,這是練習(xí)太極拳的前提,一切都是從基礎(chǔ)出發(fā)。
太極拳的心法在太極拳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正如人的心。
人生在世,認得許多人,許多物,知道的事很多,別人的事,家事,國事,惟獨一個自己不認識。自己的本源心體,認不清,認不全,就是沒有自知。人如知自我之心,知心者為自知之明。究其原因,為何都不能自知呢?是因為人六根不凈,眼、耳、鼻、舌、身、意的分散,再由于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攪擾,五蘊的遮蔽,真體已被隔蓋。
人來自大自然,心當然也是宇宙真空理體所生之靈氣,故稱謂心靈。在中醫(yī)學(xué)巨著《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稱心謂真氣與精神。心為人身之主宰,是人的生命之本源。自古以來儒釋道醫(yī)諸家無不是以人心靜定鍛煉為實質(zhì)本源的。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以心用心這才是本質(zhì)說法。
人的心可謂天地之中樞,蒼生之大本,大光明之種子,智慧的源泉,修行之至善者是稱謂神、圣、仙、佛。修心而成明智者可為仁德之帝王將相。行之于社會終生可為仁人君子,行之于天下可為大光明世界,行之于國人可安居樂業(yè)、國富民強,行之于家,合和庭院共享天倫之樂,行之于身,體健心明。心靈修繕可為人生必修之課。心修一天有一天的天真之樂,一日不修必有一日的煩惱叢生。
人身體想健康好辦法是調(diào)息和體育活動,根本的方法是煉心靜定的功夫,使自心能時時刻刻心態(tài)平衡?,F(xiàn)時生活中,因為有很多人,由于心理上的壓力過重,導(dǎo)致身體不健康,由此而產(chǎn)生了疾患。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苦多樂少,所以又稱為是苦海。例如有;人為的災(zāi)難,有自然的災(zāi)害,有能避免的,也有不可抗拒的;如水火刀兵,旱澇饑荒,地震海嘯,非典瘟疫,天災(zāi)人禍,生老病死離別苦,愛戀貪求之心得不到滿足,遇事著急上火,生氣發(fā)愁,悲傷恐懼等等。遇上哪樣都會使人心受到傷害。
人一生中,都是在不斷地消耗和折磨著自己的心靈。不論名譽地位多高,也不論窮富、老幼、無有例外。如嬰兒失乳,幼年喪父母,失去父愛母愛,中年喪妻,離異失去生活伴侶,老年喪子,白發(fā)人送走黑發(fā)人等,摧殘與粉碎人心的不幸之事到處都有。另外還有苦其心志,餓其體膚,勞其筋骨,空乏其身的精神磨練。人生在世,有悲傷,也有快樂;有成功,也有失敗;有的事能按照人的主觀愿望去實現(xiàn),而有的則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這就是人類世界的客觀現(xiàn)實,也是自然規(guī)律。人在世上有誰不說苦,不說活的真累,不想離開這個苦海,找一個安樂窩呢?
想要練心,就必須先心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練心的效果。
心為一身之主宰,這里所說的心,可不是心臟,而是人的生命之本,是覺知見聞的能源,心在人在,心去人亡。心也是天下之大本,因為人有一顆妙明心才能應(yīng)物,產(chǎn)生意識,才能理解萬物,改造萬物,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嶄新的世界。語言文字,文化知識,科學(xué)成果,綱常倫理,宗教等等,哪一樣不是人心的產(chǎn)物?千功萬法,哪種功法不是產(chǎn)生人的心靈?一般人只知其用而不知其有,知其有而不知其源。丟失了自我,迷失了本性。
道家稱心為“真常”,真常應(yīng)物,又說:“三寸氣在千般用,一但無常萬事休。”中國古典醫(yī)書《黃帝內(nèi)經(jīng)》稱心謂“真氣”又說:“天地有質(zhì),此氣了無終始”。佛家稱心謂“佛性”,說“心正即佛,心邪即魔”。“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因為心是至清至靜、透徹妙明之光體,應(yīng)萬物而清,應(yīng)萬事而明,所以稱心為妙覺。比如你自己左手擰胸前的肉,右手擰大腿的肉,同時用力,可感覺到不同的疼痛,妙不妙呢?
心主宰一身的功能,眼、耳、鼻、舌、身、意,能源即心,大腦不是思維能源,乃是思維器官之機,眼、耳、鼻、舌、身之主導(dǎo)者,傳導(dǎo)各器官之主機,不是包羅萬象之心體。因大腦神經(jīng)細胞是血肉之質(zhì),心中所記載的萬象,數(shù)字,文章及有生以來回憶之萬象,肉質(zhì)不能含。如同電視機顯象管不能含象,停電源無象也無聲了。對于電器設(shè)備,能源是電。對于人體,功能是心。
眼能看物,耳能聽聲,鼻能嗅,舌能味,身能覺,意能知,統(tǒng)一為心之功能。如同電器設(shè)備不同功能皆源于電,心在人身為萬物靈機,六種器官,六種功能,用哪個哪個靈,同時用,同時靈,所以妙明心又叫“六根之性”。比如人用眼看物:眼只是條件,看是心看,就象人坐在屋內(nèi)通過窗戶看屋外之物,窗比作眼,屋內(nèi)之人比作心,窗不能看,人能看,眼不能看,心才能看,所以把眼睛叫做“心靈之窗”。
聽的功能也是一樣:是心非耳,耳與眼一樣也是條件,是人的器官之一。沒有心什么都聽不見,比如人的心高度集中在某一事物上,對其他的事物就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集中精神看書時,對電視機里演的是什么節(jié)目,說的什么事情就不清楚,不是沒聽見,是沒用心去聽。
老子說;修道先觀其心,觀心之妙,在靈關(guān)一竅,自受生之初,秉天地一點元陽化生此竅,以藏元神,其中空空洞洞,至虛至明,乃吾人生主宰,所謂有之則生,無之則死,生死盛衰皆由這個。儒曰靈臺,道曰靈關(guān),佛曰靈山。三教同一法門,總不外此靈明心竅。佛家言:“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你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真可謂:大道根莖識者希,常人日用孰能知,為君指出神仙窟,一竅彎彎似月眉。
人欲體悟大道,莫若觀照本心。欲照本心,莫如外息諸緣,內(nèi)絕諸妄,二六時中,(就是在子、丒、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時辰,每一個時辰相當于兩個小時。)運用施為,念念不離此竅,行立、坐臥心心常在此竅。這就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上古天真論中獨立守神的功夫。心如明鏡連天凈,性似寒潭止水同,十二時中常覺照,休教昧了主人翁。心不動而神自守,此乃智者上根人之煉法。
煉心定之功,六識不伏不能煉至極地。此六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無論男、女、老、幼、智、愚、賢,眼無不喜色,耳無不喜聲,鼻無不喜香,舌無不喜味,身無不喜逸,意無不喜欲。六識也為六賊。修功者欲求大道,莫若用返識為智之法;觀照本心,定中生慧照,合眼光而不視,凝耳鼓而不聽,調(diào)鼻息而不嗅,緘舌根而不嘗,束身體而不動,冥意念而不馳,依照這樣六識凈了。然此六識與生俱來,有氣血之軀既有此六識,到氣血之軀還空,而六識仍在,是不能去。只有伏之一法,調(diào)制之使為我用而已?!段魃?jīng)》本文說:“我不視,不聽,不知,神不出身,與道同久。”道經(jīng)說:“我命在我,不在天地。所患人不能知其道,復(fù)知而不行。知者,但能虛心絕慮,保氣養(yǎng)精,不為外境愛欲所牽,恬淡以養(yǎng)神氣,即長生之道畢矣。”
道者,是覺悟的大路,使人走上覺悟路而出迷途,然都是由靜心入手。“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下功夫”,又必須鎖心猿而拴意馬。所謂心猿意馬是說;人心如猿猴之狡,意如烈馬之馳,故心拴之鎖之,使猿無能施其狡,馬無所逞其馳,以便歸于靜定。
今世上修煉者多有“人心”不滅,道心不澈,人心不滅者,是不能夠看淡俗情,總覺得衣服恐其不華麗,飲食恐其不鮮美,聲名恐其不張揚,才華恐其不顯露,銀錢貨物恐其不多,田園屋宇恐其不廣,一切不能看淡。時而有求福之心,時而有欲安之意,時而有貧苦之嘆,時而有奢侈之思,滿懷私欲,此即所謂的人心。不滅者,不能看淡世俗,認假為真,而使道心不澈。
所謂“道心”,是能淡有,淡無,淡美,淡醜,淡得,淡失,淡毀、淡譽,淡生,淡死,能看淡一切便是道心。
今之修學(xué)心源內(nèi)功者,當立自心為學(xué)道之根苗,身在塵,心不染,功在凡,心達圣,身為世俗綱常倫理之模范,盡人情事理之標桿。心達離塵之清靜寶珠為目的。
定心功夫始于止念,對境能不迷,逢緣能不動。佛家上乘經(jīng)典著作《金剛經(jīng)》有說:“應(yīng)無所住而生其心。”意思就是說:煉心不住一切相,不住一切法,不住前念,今念、后念。應(yīng);是指真常之心應(yīng)物,心有意生,真常之心無所執(zhí)著,即是心無所住;無所住即是自性真空;自性真空即是妙明本心。應(yīng)無所住,清靜無為,即真心現(xiàn)前。此就是說;讓人不要執(zhí)著一切見聞覺知到的東西,心坦然不動如真空,心靈才能直接覺悟自然。
人如果不能認知心,就不能使心靜,也就不能認知“道”。練功者不以煉心為本,而是在肉體上或自心外求丹,是以磚磨鏡,以沙團飯,苦死無成。本錯,果也錯。修外道者,所得的各種功能和幻覺,是水中影,鏡中花,到頭來如同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