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中華民族武術(shù)的代表作,毫不夸張的說,練習太極拳的人應該遠遠的高于其他的武術(shù)拳種,可見太極去的影響力。太極拳的發(fā)展,跟它自身的優(yōu)點是分不開的,太極拳的練習更不分年輕的差別。
練習太極拳開始的時候,很多人都比較的熱愛,慢慢的就會失去信心,所以說信心是練習的前提。
拳經(jīng)日:“行拳心意須領(lǐng)先,合無內(nèi)來開無邊……”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心意在行拳中的位置。筆者的恩師馮志強先生在心意混元太極拳中對心意作了這樣的表述:“以心意為指導,以丹竅混元氣為根本,依據(jù)太極陰陽之理,經(jīng)太極十三勢的體用修煉達到一?;煸獨獾纳铣斯Ψ?。”
從以上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心意在整個拳功修煉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那么,在心意混元太極拳中如何體現(xiàn)這一主導思想呢?筆者以自己在實踐中的感悟作如下表述。
太極拳說到底是意氣的運動,自身的意氣在不斷的進行著轉(zhuǎn)換。
心意混元太極拳是把太極拳與心意六合拳融為一體的又一新拳種。太極拳旨在內(nèi)纏外繞,周身一家,運行于丹田的一股混元氣,煉后天以補先天。心意拳旨在周身六合,以心意支配六合,以六合貫通心意,通三節(jié),達四梢,走四象,運五行,相互融合一氣,達到修煉先天以壯后天的目的。
心意的修煉首先要有一個嚴格的程序。即一收、二放、三聚。這三個階段如何能把握得恰如其分,卻是關(guān)鍵所在。
一收:即收散亂之心,煉有形之意。訓練時急于求成或胡思亂想,是練功之第一大忌。所以,在訓練中特別是在練站樁功時要鎖心猿、拴意馬,能夠靜下心來,集中思想。如果實在靜不下心來也不要勉強,可以練練行功,走走套路,待思緒穩(wěn)定后再練,這叫動中求靜。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千萬不要過分用意,那樣會造成不必要的傷害。為什么有的人練氣功會在精神上出問題,出現(xiàn)多種不良癥狀?關(guān)鍵就在于其只是一味地按照要求,而不按個人實際情況,強行調(diào)動內(nèi)氣走向,以致走火入魔。意本身是無形的,那為什么又稱其為有形之意?因為這是初級階段的一種練法,需要盡量達到用意不用力。它在拳勢上的體現(xiàn)主要是當拳沖出去時要用意識作指導,要想象當拳沖出后會有穿物之力,而外形則不作力的沖擊,這是去僵求柔的階段。對于初學者,這是一個關(guān)鍵的階段,要經(jīng)常得到老師的指導。
二放:其實進入了這個階段,是比較的困難的,關(guān)鍵還是在于自身的努力。
首先要闖過心急氣浮、心猿意馬的難關(guān),同時,還要達到收的目的。這時候就要進入放的階段了。這個放要做到形意俱放。具體的練法是,樁功方面,形隨呼吸,吸要吸盡,呼要意遠,形隨意展。在進行拳的套路訓練中要放得開收得攏,至于開到什么程度應以自我感覺為宜。馮志強老師對筆者授拳時常說“要三分練拳,七分想拳……”實際上想拳的過程也就是練意的過程,所以說這一點絲毫也不能忽視。
三聚:進入到聚的階段,在層次上應該說是比較高的。這時的走拳純屬形式,即如恩師馮志強先生所說的“拳到精要處,無拳、無意、無形、無象,一片神形……”筆者從師二十余年,其間~套四十八式心意混元太極拳馮老師就給我親改十余次。記得2001年馮老師在教我改拳前對我說:“你現(xiàn)在的拳勢充其量也只能稱作是小河流水,形不成氣勢。”自從那次改拳后,筆者感到正如恩師所言,靜時心凈氣沉,人與物共融,動似泥海行舟,波隨意動。練到這一時段一般來說已經(jīng)入道,在練法上應能辨別自身長短,從而不斷改進修煉方法,在形意訓練上要做到形規(guī)意放?,F(xiàn)在有好多人也練混元太極拳,但大多打的是“散拳”,這說明他們對形放到什么程度不清楚。其實拳勢上的規(guī)矩是十分嚴格的,錯一點都不行。為什么有的上功快,有的練好長時間卻不上功,道理就在于此。
心意的修煉是一個長期的訓練課目,心力、意志在人體中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它的表現(xiàn)不但能決定拳道的深淺,而且也可體現(xiàn)出人生中處事的成敗。所以,練好心意混元太極拳既能給人們帶來健康,又能使人的精神提高到一個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