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拳者必靜之,只有靜下來才能注意力集中,因此靜成了太極拳的特點。太極拳教學中有靜功一詞,靜能健身,從而達到練拳的目的。那么在太極拳練習中究竟如何能做到靜呢?下面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靜功亦可健身
練習太極拳要求靜心,注意力集中,而且講究意的用法,這三樣的結(jié)合對大腦活動產(chǎn)生良好的訓(xùn)練作用。
此外,從動作上來講也是如此,練習太極拳時,動作需要“完整一氣”,由眼神到上肢、軀干、下肢,上下照顧毫不散亂,前后連貫,綿綿不斷。
靜就是要做到松
靜,就是要做到松,即全身各關(guān)節(jié)始終不停地相互配合轉(zhuǎn)動,令全身肌肉不斷地受到擰施、拉長和放松的訓(xùn)練。
據(jù)專家介紹,太極拳靜功能夠使大腦皮層得到充分的恢復(fù)和休息,使長期處于興奮和壓抑的大腦皮層得到平衡。
同時,亦發(fā)展和改善了許多感覺器官的機能狀態(tài),特別是肌肉內(nèi)的感覺得到了加強。
而內(nèi)外兼修者首推樁功,練此樁法,先要虛其心,涵養(yǎng)本源,以呼吸之氣下貫丹田,而充其腹,慢慢以神意運動,舒展肢體,使氣血循環(huán)周身,流通百脈,臟腑清虛,筋絡(luò)舒暢。
骨健髓滿,精氣充足,而神經(jīng)敏銳,故謂之養(yǎng)精立本,此樁法慢練增力之妙法也,雖起初不得妙境,久而久之心領(lǐng)神會,不難妙極神明,否則不依規(guī)矩,操之過急,四肢必生挫折之苦,雖費神勞力而不得佳果。
樁法是太極拳的基本功,因此要慢慢的練習,練習太極拳一定要集中精神,把握好意的出發(fā),不要急于求成,勤苦練習。
太極拳靜下來的三個技巧
一、恭敬
敬是敬畏天地自然的深遠偉大,自覺融入自然、仰仗自然、學習自然,與自然開合同頻、能量互換,自覺地順著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運動,在運動中感受空氣阻力,帶著空氣流動,實現(xiàn)天人合一。
學會尊重自然,融入自然,我們才能運用自然。
敬是敬仰太極拳的博大精深,練拳鄭重其事,深研拳理拳法,以拳為業(yè),以拳為樂,不馬虎了事,不得過且過。
敬是敬重師友,誠懇待人,恭聽師友議拳,默思他人體會,自酌取舍,不與人爭:不在人前賣弄精神、夸張技藝。敬是看重萬物與我同根同存,愛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資源,尊重、遵守萬事萬物的自有規(guī)律。
敬是一種和諧的處世態(tài)度,是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懷,是謙虛謹慎的品德修養(yǎng),是靜心以觀、誠心以求、虛心以受、潛心以研的求學精神。
這是我們所要保持的良好心態(tài)。
二、舍己
古人云:“人心好靜而欲牽之,若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欲是欲望,是對精神嗜好和物質(zhì)占有的牽掛,是對以我為中心的維護。
“遣其欲”就是排遣、清除自私自利、自以為是的思想,跳出以我為中心的小圈子,放開眼界,拓展胸懷,展現(xiàn)舍的氣度——舍去個性,舍去煩躁,舍去神欲物欲,舍去主觀片面,舍去刻意強為、緊張用力,舍去影響體松心靜行拳的一切。
學水的上善品質(zhì),隱于低處,不善張揚,利萬物而不爭,順形勢而不抗,因無為而無不為。舍是“難得糊涂”,不用自以為是的小聰明去刻意改變什么。舍是低調(diào)做人,自省自守,與人為善,助人為樂,不結(jié)仇,不樹敵,沒有煩惱。
舍是練拳中用意不用力,舍己從人,隨人伸屈,不丟不頂;舍己從地,隨地心引力而沉,隨地面反作用力而浮:舍去自身力量,服從自身重量,自覺地跟著自身重量走。
舍是忘記,忘記呼吸,就是不用意志約束呼吸,讓呼吸順著開合虛實自由變換,呼吸就順暢了;忘記有腰,腰就松,就空,就舒服,就能更好地發(fā)揮主宰作用了:忘記有肩、忘記有胯……。舍己是自我節(jié)制,克守無為。舍己是在生理上、心理上放下包袱,輕松淡定,得到虛靜。
三、用意
意是心之所發(fā),還是腦之所發(fā)?關(guān)系到是用胸中的心主宰一身運動,還是用頭中的腦宰一身運動,這事不能馬虎。我反復(fù)體會:用心練拳,把意放在胸腹之中,有利于沉肩墜肘、松體沉氣,有利于胸腰運化,心神穩(wěn)靜;如果把意放在上面的頭腦中,就有心向上提、氣向上逆、頭重腳輕、心神不安的感覺。
所以,用意先要沉心,須從心中生意。太極拳的意,不是單純的意思、想法,而是從心發(fā)出的意志指向和神情向往,是一種催動氣血涌動的力量。
太極拳重視用意,認為“拳是有形的意,意是無形的拳”。用意練拳有助于集中思想,排除雜念。用意節(jié)節(jié)貫串運化出來的動作更有內(nèi)涵,更有拳味。
用于練拳的心意,要松不要緊,要靜不要躁,要輕不要重,對肢體動作既要有引導(dǎo)、有催促,又不能盯得太緊,管得太死。要掌握在有意無意之間,要給肢體留有足夠的活動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