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太極拳的特點是用意不用力。在練習中,我們要用意念控制動作,保證每個動作的準確性。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有很多,我們隨著太極拳實戰(zhàn)一起練習一下吧!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階段性
太極拳與其它任何事情一樣,用意不用力也是有階段性的,它是一定階段到一定層次過程。
學拳之初,思想應集中在該打哪一式、姿勢是否正確、路線怎么走上,只求打好拳架即可。這好比初學書法,開始時以練一橫一豎即可,不窮究其理,練拳也一樣,否則會欲速則不達。
應當說,此時的動作還多用拙力僵力,若過分強調用意不用力,會使初學者無所適從。而應強調松靜自然。
等到拳術熟悉后,就逐漸轉移到力的運用上,如捋勁,就需要人體某一部位的想象。意念活動從機械到用意念引導動作。
隨著“招熟”而逐漸“懂勁”,太極拳方面的技巧也逐漸熟練。這時,拙勁已除,輕靈變化,圓轉自如、合乎拳法,則小力必勝大力。此階段可稱為用意不用力。
到了更高層次,應是“不用意不用力”。試想,舉手投足之間發(fā)人丈外的太極拳家,出手即招,也就無所謂招。“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此為習拳者夢寐以求的“神明”階段了。
太極拳用意不用力的技巧
是不用力,非不要力
然而有不少人是把“不用力”與“不要力”混為一談了;有的人則是撇開了“用意”來談“不用力”,認為既然強調“不用力”,那么又何來“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在他們看來,“不用力”就沒有力了,就變成“軟手”了。
其實,用意不用力是指用意識去支配行動,若是推手,那便是挨何處,做到隨人而動,隨屈就伸,而不是把意識片面的傾注到用力上去。
因為意識傾注與用力,則動作容易僵滯,這時呆力雖大而轉動不靈,不但難以充分發(fā)揮太極拳“四兩撥千金”、“以小力勝大力”的技巧,而且即使從養(yǎng)生保健和醫(yī)療效果上考察分析,也是不利于促進氣血暢活的。
但以上所說的“不用力”,說的是意識的關注問題,而不是不要講究勁力。拳諺說:“意到則氣到,氣到則勁自到。”
即如此,那就只須“以心行氣”、“以氣運身”,而不必刻刻留心與自己的用力方面。因為勁力是隨著招法而生的。當然,這必須是積功而成的。
力強十會,巧破千斤
楊澄甫先生還在《太極拳使用法》一書的“雜說”一章中說:“有說一力強十會——有理,我說一巧破千斤——不錯!”
近年來,在太極推手競賽中,常見一些人由于訓練不足,以致頂、抗等毛病嚴重。在兩力相抵的情況下,自然是力大者勝。
這樣力大的選手一時得勢,“一力勝十會”的說法,又引起許多太極拳愛好者的重視。我們并非不要此“一力”,而是相對地重視“一巧”。
同時,此一力務虛是活力、內勁,而不可是“牛力”、拙勁。 “雜說”云:“不要懼牛力,巧內功不能勝大力者何必練拳?!千斤落空無所用矣!”此足以說明,太極拳還是主張“尚巧不尚力”的。
不過,卻不能因之認為太極拳是不用力的,否則把相對的道理加以絕對化,那真理也就立時變?yōu)橹囌摿?。至于力的性質,那更須判明,因為我們所要的是太極內勁,而絕非拙力僵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