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圓圈的軸心和根本是腰上的尾脊骨,田兆麟師說:圓圈以尾脊骨為根本。這就充分說明腰脊勁越圓越小,周身之勁也就越輕靈奇巧,速度也就越快,也就越能顯示太極拳出神入化的功夫!
正
“正”,是48式太極拳立身運動之本,通常與“中”連在一起,叫“中正”,在習(xí)練拳架和推手、技擊中,無一時一刻可以離開它。
《太極拳論》云:“立如平準,活似車輪。偏沉則隨,雙重則滯”;《十三勢歌》云:“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輕利頭頂懸”。
《十三勢行功要解》云:“立身中正安舒,支撐八面”,這些都是強調(diào)立身中正的重要性。
中正安舒
首先要頭容正直,頭頂懸,舌頂上腭,雙目平視,神凝于耳。
其次,要注意雙肩的平齊松沉。
第三,要松腰、收腹、斂臀。
要想松腰,只須將腹部稍微一收即可。斂臀的方法是兩腿的股四頭肌稍用力,臀部前送使尾閭骨有向前托起小腹之意就行。
做到了以上三點,立身中正的關(guān)鍵之處“尾閭中正”也就能做到,因為這樣由頭頂百會到尾閭會陰的一條線自然就垂直了。
太極拳的一切技術(shù)動作,如能都在立身中正的條件下進行,那末,自然神意安舒,支撐八面了。
沉與輕
“沉”與“輕”,一般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有輕,才有沉;有沉,才有輕。
虛領(lǐng)頂勁,就是拳中對輕的要求;氣沉丹田,則是沉的功能。而“沉”與“松”又有密切的聯(lián)系,能松才能沉;不能松,也就沉不下去,只能流于“硬”與“浮”。
從深層看,“輕”既是太極拳的入手功夫,又是太極拳的高造詣與境界。
從“輕”入手,可以避免僵硬之弊,而后一個“輕”,并非前一個“輕”的回復(fù),而是在更高階段上的升華!據(jù)筆者淺見。
練太極功者要想臻至“輕”的造詣,必須做到技藝純熟,勁路順暢,神氣鼓蕩,內(nèi)外合一,周身一家,剛?cè)嵯酀褐?,得機得勢,舍己從人,圓活自如,才能達到輕靈虛無,變化無常,隨意所之的高境界。
昔年楊健侯太師祖常說:“輕則靈,靈則動,動則變,變則化。”田師畢生奉為圭臬。
田師為澄甫師祖的《太極拳使用法》一書所作的“序”中就寫道:“尊師常談:輕則靈,靈則動,動則變,變則化。”
“尊師”即指健侯太師祖,因田師自幼即被楊家收養(yǎng),他稱健侯太師祖、少侯師祖、澄甫師祖均為老師。
后來,田師為王新午先生所著《太極拳闡宗》一書所寫的題詞,也是上面這四句話,可見它的重要性了。
目前,太極拳界論述各種理論和關(guān)于健身的文章較多,但是研究和探討太極拳核心(技擊)作用的文章卻較少,顯得美中不足。
結(jié)語:綜上所述,大家對如何練習(xí)太極拳一定有了一個新的學(xué)習(xí)計劃,習(xí)太極拳重要的是靜心分析,只有這樣才能正確的掌握太極拳的精神要義。練太極拳不僅能強身健體,也能修身養(yǎng)性,是現(xiàn)代人養(yǎng)生的首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