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曲解“得意忘形”的內涵,忽視基本功訓練。無論拳理還是拳諺對此都有不少的論述。例如:“有形有象都是假,無形無象才是真”,“拳到極處便無拳”,“知法忘形人化境,到此渾元太極成”。有些人對上述拳理不求甚解,在修煉太極拳過程中不注重基本功的訓練,忽視盤架子,有的干脆不練架子,只是在推手或站樁上下功夫。有的人還用太極派別的存在為理由,提出“太極拳無所謂對錯,一個人打一個樣”的謬論。他們不知道,“忘形”是從有形中來的,“無形”是太極的高境界。正如“守規(guī)矩,循規(guī)矩,脫規(guī)矩”一樣,只有先遵規(guī)矩,守規(guī)矩,才能逐漸的脫規(guī)矩而不離規(guī)矩,得心應手,從而進人忘形有神的自然感應的太極態(tài)勢。對于太極內功與盤架子的關系,有的拳家認為,太極功不是打出來的,也不是推手推出來的,而是依據(jù)拳理長期盤架子練出來的,功夫在于套路之中。只有在傳統(tǒng)套路上下了功夫的人,才能得到真功夫。何況,從養(yǎng)生的角度來說,離開盤架子,強身健體、祛病延年、陶冶情操等太極拳的功能,就無從談起。
其三,不相信“松柔是太極之母”。就一定意義上說,太極拳區(qū)別其他拳種的根本標志就是“松柔”,或者說“松柔”是太極拳的基本特征。老子說:“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張義敬說:“松柔是太極拳的靈魂,凡是違反了松柔這一原則的都不能稱為太極拳,至少不是正品。”然而,有些學太極拳的同道們,卻不相信“松柔”是練太極內功的基礎,甚至拿某些有成就的太極拳大師曾經(jīng)學過某某外家拳為例,說明光有太極的“松柔”是不能出功夫的,要想出功就必須同練外家拳,只有內外兩家結合,才能產“太極功夫”,達到“四兩撥千斤”的境界。這些糊涂的認識,影響太極功夫的形成,也影響太極拳的健康發(fā)展。
其四,把練功與養(yǎng)生對立起來,特別是把注重養(yǎng)生說成是“空架子”,是“花拳繡腿”,給予全盤否定。修煉太極拳應把養(yǎng)生與練功結合起來,二者不可偏廢。當然,對中老年人來說,應議養(yǎng)生為主,技擊為輔;而中青年則應側重于技擊的訓練,提高拿、化、發(fā)、放的能力。從整體上講,二者是不可分的,練功中必然使身心得鍛煉。反過來說,在堅持長期盤架子中也必然增長太極內功,提高技擊能力。兩者相輔相承,相互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