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進入人體的痢疾桿菌菌型不同,數(shù)量多少及每個人的抵抗力不同,所以,癥狀也各不相同,因此臨床上將痢疾分為急性慢性兩種。
一、急性痢疾
急性痢疾根據(jù)癥狀又分為輕型,普通型,重型和中毒型4種,在中毒型中,根據(jù)病情又分為休克型和腦型,雖然家長不必對孩子的病況進行嚴格的分型,但應了解痢疾的基本癥狀和病情變化的結局。
1. 輕型痢疾
這是痢疾中最輕的一種,一般只有輕度腹痛,腹瀉,大便每天2-4次,呈水樣或糊狀,無膿血,有時混和黏液,解便后腹痛緩解,多數(shù)不發(fā)熱或只有低熱,由于癥狀不典型,常常被誤診為一般的腸炎。
2. 普通型
此型具有較典的痢疾癥狀,有發(fā)熱,體溫可高達39℃左右,個別孩子可高達40℃以上,開始可無腹痛,腹瀉,只有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因此,開始時常被誤診為重感冒,數(shù)小時之后開始出現(xiàn)陣發(fā)性腹痛,腹瀉,開始為稀便,繼而出現(xiàn)膿血便,因為此時腸黏膜已出現(xiàn)潰瘍和壞死,故有明顯的下墜感。
3. 重型
重型痢疾起病急,有高熱,每日大便次數(shù)可達20-30次,大便呈膿血樣,量少,腹痛劇烈,下墜較重,甚至不想離開便器,四肢發(fā)涼,很快出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有的可發(fā)生意識障礙。
4. 中毒型
中毒型痢疾多見于2-7歲的兒童,常突然發(fā)病,開始時只有高熱,體溫可達40℃,精神萎靡,面色青灰,口唇指甲青紫,皮膚常出現(xiàn)花紋,呼吸淺而弱,可反復出現(xiàn)驚厥,多數(shù)孩子沒有腹痛,腹瀉和嘔吐,少數(shù)孩子只有輕度腹痛,腹瀉,大便無膿血,除上述癥狀外,若出現(xiàn)休克癥狀的叫休克型,表現(xiàn)為脈膊細弱,血壓下降或測不出,少尿或無尿,有呼吸困難,咯血現(xiàn)象,可因發(fā)生心力衰竭而死亡,若出現(xiàn)腦部癥狀者叫腦型,腦型的主要表現(xiàn)是煩燥,嗜睡,血壓正?;蛟龈撸袆×翌^痛,頻繁嘔吐,呼吸增快,有時出現(xiàn)呼吸暫停,嘆息樣呼吸或雙吸氣,很快進入昏迷狀態(tài),而側瞳孔大小不等或忽大忽小,常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二、慢性痢疾
凡病程超過2個月者,稱為慢性痢疾,多數(shù)是因輕型痢疾治療不徹底或孩子患有營養(yǎng)不良,佝僂病,貧血,寄生蟲等病體質較弱所致,這種類型的病兒多無高熱,有時可出現(xiàn)腹痛,腹瀉,嘔吐和低熱,大便每日3-5次,可有正常便與黏液便和膿血便交替出現(xiàn),患慢性痢疾的病兒,因長期營養(yǎng)不良,抵抗力差,易合并其他細菌感染,如肺炎,結核等。
痢疾雖然有多種類型,對孩子生命有威脅的只有重型和中毒型,如果是在夏秋季節(jié),孩子突然發(fā)燒,反復嘔吐,面色蒼白,四肢發(fā)涼,不管有無腹痛,腹瀉,都要想到是中毒型痢疾的可能,應急送醫(yī)院進行搶救治療。
診斷
流行季節(jié)有腹痛,腹瀉及膿血樣便者即應考慮菌痢的可能,急性期病人多有發(fā)熱,且多出現(xiàn)于消化道癥狀之前,慢性期病人的過去發(fā)作史甚為重要,大便涂片 鏡檢和細菌培養(yǎng)有助于診斷的確立,乙狀結腸鏡檢查及X線鋇劑檢查,對鑒別慢性菌痢和其他腸道疾患有一定價值,在菌痢流行季節(jié),凡突然發(fā)熱,驚厥而無其他癥 狀的患兒,必須考慮到中毒型菌痢的可能,應遲早用肛試取標本或以鹽水灌腸取材作涂片鏡檢和細菌培養(yǎng)。
鑒別診斷
(一)阿米巴痢疾:起病一般緩慢,少有毒血癥癥狀,里急后重感較輕,大便次數(shù)亦較少,腹痛多在右側,典型者糞便呈果醬樣,有腐臭,鏡檢僅見少許白細胞,紅細胞凝集成團,常有夏科-雷登氏結晶體,可找到阿米巴滋養(yǎng)體,乙狀結腸鏡檢查,見粘膜大多正常,有散在潰瘍,本病易并發(fā)肝膿腫。
(二)流行性乙型腦炎:本病表現(xiàn)和流行季節(jié)與菌痢(重型或中毒型)相似,后者發(fā)病更急,進展迅猛,且易并發(fā)休克,可以溫鹽水灌腸并做鏡檢及細菌培養(yǎng),此外,本病尚應與沙門氏菌感染,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大腸桿菌腹瀉,空腸彎曲菌腸炎,病毒性腸炎等相鑒別,慢性菌痢應與慢性血吸蟲病,直腸癌,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等鑒別。
細菌性痢疾西醫(yī)治療方法
(一)急性菌痢的治療
1.一般療法和對癥療法
病人應予胃腸道隔離(至癥狀消失,大便培養(yǎng)連續(xù)二次陰性為止)和臥床休息。飲食一般以流質或半流質為宜,忌食多渣多油或有刺激性的食物?;謴推谥锌砂淳唧w情況逐漸恢復正常飲食。有失水現(xiàn)象者可給予口服補液鹽。如有嘔吐等而不能由口攝入時,則可給予生理鹽水或5%葡萄糖鹽水靜脈滴注,注射量視失水程度 而定,以保持水和電解質平衡。有酸中毒者,酌情給予堿性液體。對痙攣性腹痛可給予阿托品及腹部熱敷,忌用顯著抑制腸蠕動的藥物,以免延長病程和排菌時間。 這類藥物雖可減輕腸痙攣和緩解腹瀉,在一定程度上可減少腸壁分泌。但實際上腹瀉是機體防御功能的一種表現(xiàn),且可排隊一定數(shù)量的致病菌和腸毒素,因此不宜長 期使用解痙劑或抑制腸蠕動的藥物。特別對伴高熱、毒血癥或粘液膿血便患者,應避免使用,以免加重病情。嬰幼兒也不宜使用此類藥物。能夠作用和影響腸道動力 的藥物有阿托品、顛茄合劑、度冷丁、可待因、嗎啡、樟腦酊、苯乙哌啶和鹽酸氯苯哌酰胺等。
2.病原治療
近年來痢疾桿菌的耐藥菌株,尤其是多重耐藥菌株漸見增多,糞便培養(yǎng)檢得致病菌時需作藥敏試驗,以指導合理用藥。 (1)喹諾酮類 ;(2)磺胺類藥 ; ⑶抗生素。
(二)慢性菌痢的治療
需長期、系統(tǒng)治療。應盡可能地多次進行大便培養(yǎng)及細菌藥敏試驗,必要時進行乙狀結腸鏡檢查,作為選用藥物及衡量療效的參考。
1. 抗生素的應用:
首先要抓緊致病菌的分離鑒定和藥敏檢測,致病菌不敏感或過去曾用的無效藥物暫不宜采用。大多主張聯(lián)合應用兩種不同類的抗菌藥物,劑量充足,療程須較長且需重復1~3療程??晒┻x用藥物同急性菌痢。
2.菌苗治療:應用自身菌苗或混合菌苗。
3.局部灌腸療法:
使較高濃度的藥物直接作用于病變部位,以增強殺菌作用,并刺激肉芽組織新生,一般作保留灌腸。
4.腸道紊亂的處理:可酌情用鎮(zhèn)靜、解痙劑
5.腸道菌群失調的處理:限制乳類和豆制品
本型來勢迅猛,應及時針對病情采取綜合性措施搶救。
1.抗菌治療:采用慶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與氨芐西林靜脈注射。
2.高熱和驚厥的治療:控制高熱與驚厥退熱可用物理降溫。
3.循環(huán)衰竭的處理:
⑴擴充血容量:因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應予補充血容量,可快速靜脈輸入低分子右旋糖酐或葡萄糖氯化鈉溶液。
(2)抗凝治療:有DIC者采用肝素抗凝療法。
(3)腎上腺皮質激素的應用:氫化可的松每日5~10mg/kg靜脈滴注,可減輕中毒癥狀、降低周圍血管阻力、加強心肌收縮、減輕腦水腫、保護細胞和改善代謝,成人200~500mg/日,一般用藥3~5天。
(4)血管活性藥物的應用:山莨菪堿、阿托品。
(5)強心治療:有左心衰和肺水腫者,應給予西地蘭等治療。
4.治療呼吸衰竭:
應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脫水療法(如應用甘露醇或山梨醇)、嚴格控制入液量。必要時給予山梗菜堿、尼可剎米等肌注或靜注。重危病例應給予呼吸監(jiān)護,氣管插管或應用人工呼吸器。
5.糾正水與電解質紊亂。
(一)血象:急性病例白細胞總數(shù)及中性粒細胞有中等度升高,慢性病人可有輕度貧血。
(二)糞便檢查:典型痢疾糞便中無糞質,量少,呈鮮紅粘凍狀,無臭味,鏡檢可見大量膿細胞及紅細胞,并有巨噬細胞,培養(yǎng)可檢出致病菌,如采樣不當,標本擱置過久,或患者已接受抗菌治療,則培養(yǎng)結果常不理想,常用的鑒別培養(yǎng)基為SS瓊脂和麥康凱瓊脂。
(三)其他檢查:熒光抗體染色技術為快速檢查方法之一,較細胞培養(yǎng)靈敏,國內采用免疫熒光菌球法,方法簡便,靈敏性及特異性均高,采樣后8小時即可作出診斷,且細菌可繼續(xù)培養(yǎng)并作藥敏試驗,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急性期腸粘膜彌漫性充血,水腫,大量滲出,有淺表潰瘍,有時有假膜形成,慢性期的腸粘膜呈顆粒狀,可見潰瘍或息肉形成,自病變部位刮取分泌物作培養(yǎng),可提高檢出率,此外,X線鋇劑檢查在慢性期患者,可見腸道痙攣,動力改變,袋形消失,腸腔狹窄,腸粘膜增厚,或呈節(jié)段狀,近年來有人以葡萄球菌協(xié)同凝集試驗作為菌痢的快速診斷手段,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