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武功,要想?yún)⑼钙渲械膴W妙,必須要好好領(lǐng)悟。今天小編以太極拳的“四字秘訣”為話題來和大家講講其中的內(nèi)涵所在,希望借此能讓大家理解當(dāng)中的深意,并且在日后學(xué)習(xí)中可以用到。
此要訣在早期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只是鮮為人知。
太極拳的“吞”,來自武禹襄“敷、蓋、對、吞” 的“四字秘訣”,其原文如下:
敷:敷者,運氣與己身,敷布彼勁之上,使不得動也。蓋:蓋者,以氣蓋彼來處也。對:對者,以氣對彼來處,認定準頭而去也。吞:吞者,以氣全吞而入于化也。
四字簡單明了,卻蘊含了深刻的哲理,需要大家細細揣摩。
“四字秘訣“是武禹襄晚年總結(jié)推手、散放功夫的精品之作,他將太極拳推手、散放技術(shù)和理論提升到一個嶄新高度。太極拳家、理論家顧留馨和沈壽對“四字秘訣”都有很好的解釋,筆者簡而括之:
敷,是將己之內(nèi)勁像敷藥一樣周匝在對方身體上,使之進退不得,而我則從心所欲。蓋,是對方勁將出動,我先動,將對方勁籠罩住、遏制住而隨我而動。對,是對方勁已出動,我對準其勁路吃牢后,小圈轉(zhuǎn)關(guān),發(fā)放而去。吞,是將對方擊我之勁路像魚兒吞食一樣,輕松吞而化之。
闡發(fā)“四字秘訣”的武禹襄對此還有一跋文,曰:“此四字無形無聲,非懂勁后,練到極精地位者,不能全知。是以氣言,能直養(yǎng)其氣而無害,使能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矣”。
由此可見,武禹襄的文學(xué)功底也是深厚,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太極拳和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息息相關(guān)的。
這段跋文告戒我們,體悟“四字秘訣”高深功夫的前提是“懂勁后”,再將太極拳練到“極精”地步,這與王宗岳的著熟、懂勁、階及神明是一脈相承的。這是其一。其二,太極拳講究意、氣、勁一體。“以氣運身”;“意到氣到、氣到勁到”的理念根植很深。推手、散放當(dāng)然意、氣、勁三者合一,意識支配運動,方能有充足之“氣”,才可有足夠之“勁”。所以武禹襄的“四字秘訣”總是“是以氣言”,并說,養(yǎng)其氣不僅無害,而且能使四肢靈活,拿打化發(fā)隨心所欲。
筆者以為,“敷、蓋、對、吞”既相互包容又相互交叉且漸次層次。其中“敷“字訣高難,系“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上乘功夫。李亦畬對此有一解:
“敷,所謂‘一言以蔽之’也。人有不習(xí)此技而獲聞此訣者,無心而白于余。始而不解,及詳味之,乃知‘敷’者包獲周匝,‘人不知我,我獨知人’。氣雖尚在自己骨里,而意恰在彼皮里膜外之間,所謂‘氣未到而意已吞’也。妙絕!妙絕!”
這使筆者想到了當(dāng)年陳發(fā)科與摔交王的比試,當(dāng)摔交王抓住陳發(fā)科欲使摔交絕技時,不僅怎么也使不上勁,而且欲罷欲摔都不能。這真是“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呀!陳發(fā)科為維護其威信也沒有拿打擲放他。摔交王佩服無比,從此在宣揚陳發(fā)科功夫了得的同時不忘推崇其武德!筆者認為陳發(fā)科肯定做到了武禹襄所說的“敷” 字訣。
“敷”字訣做好了,當(dāng)然“蓋、對、吞”訣就容易做到了。問題是,要有個漸次,不可能四字訣同時做到。因此,筆者又以為,欲做到 “敷、蓋、對”,首先要做到“吞”字訣。能將對方任何來勁吞化而去,還有什么樣的勁路不能化解?“蓋、對”之意境還不隨心所欲?如此,“敷”字訣就不難做到了。
筆者以為,武禹襄用“吞”字來說明走化,是上乘走化的更高境界。不是簡單的“舍己從人”地“走了、化了”,而是將對方來勁“吞噬” 了,我們不難想象,“走了化了”,勁還存在,只是勁的力量、速度減小、方向改變而已。但勁被“吞噬”了,整個勁就沒有了,是多么可怕呀!
“四字秘訣”中“吞”字訣是前提,要練就“吞”字訣,筆者的理念和訓(xùn)練是,大膽讓對方進擊,大膽地接對方勁。即便挨了打也要接勁(初期不挨打是不可能的),只有接了勁才知“勁”,只有知道對方“勁”才能練習(xí)“吞”的感覺。這就是所謂的“喂勁”以及所謂的“吞勁”。“喂勁”時不能溫良恭儉讓,應(yīng)該循序漸進,由輕加重,后近乎實戰(zhàn)。一個要大膽“喂勁,一個能大膽“吞勁”,久而久之,敢吞會吞,“吞”字訣成矣!余想這也許就是練習(xí)“懂勁”的階段或者必經(jīng)之路吧!
回到開頭。友人的這種感覺還想再試,但幾次下來,都不太成功。為何?筆者以為,一是友人肩靠發(fā)勁力量、速度、落點有異;二是筆者有意識“吞”發(fā);三是,我倆都在有意識而為。因此,筆者再以為,凡是在推手、散放中拿、打、化、發(fā)等到位、舒服者,都是得機得勢,順其自然也。若想有意識的怎樣怎樣,往往事與愿違。
但太極拳的訓(xùn)練還是由低到高、由淺入深,由有意識到無意識運動。這樣,才能在推手、散放中“吞其勁之自然,拿打發(fā)之當(dāng)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