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太極拳是一項養(yǎng)生運動,不如說太極拳是一個全方位運動。太極拳的好處除了強身健體,還能鍛煉人的心智,太極拳的特點猶如為人處事之道一般,下面我們先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無為無不為”的境界
練習太極拳前要求心靜、放松,這對我們煩躁的心來說就是一股源泉,讓我們徜徉在太極拳的滋潤中。
在練拳的整個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松其身、鎖其心、定其神的要求,認真盤練拳架,力求做到松、圓、輕、柔、勻、沉、定、靜,慢慢就會感覺到整個身心都融入大自然之中,渾身上下像被大氣沐浴著一般,進入一種虛無忘我之境界。
松柔之極,寧靜之極,輕靈之極,舒服之極。此所謂:“沿途纏綿,靜運無慌,肌膚骨節(jié),處處開張。”拳景至此,可以觀矣:練者情景交融,妙趣橫生;觀者稱奇叫絕,心往神馳,身臨其境。
練習太極拳能練出平常心,這對我們來說無論是在事業(yè)上還是在愛情上都有很大的幫助。
功從平常中得,拳從自然中來。“入門引路須口授,功夫無休法自修”。太極拳作為一種高級實戰(zhàn)功法,講究“陰陽相濟”“化發(fā)一體”“不丟不頂”“引進落空”。
這些技法的真諦,皆在于“無有勝敗之念”的技擊理念和“隨人之動而進退伸縮”的無為功夫,唯此,方可達到“無為而無不為”,“犯則立仆”的技擊境界。
“無念神自清,清而心意定”。心靜神定才能體松、氣沉、神凝,才能體現(xiàn)太極拳古樸凝煉的風貌。
經常練習太極拳不僅能練出好的身體來,也能讓智商、情商更高,而且練習太極拳還能降低疾病的發(fā)生。
太極拳是一種性命兼修、身心兼練的拳術,故有人稱太極拳為神經體操和心理訓練方法,只有心志淡泊自在,才能使身心寧靜致遠,使健康和功夫漸入佳境,實現(xiàn)技擊與養(yǎng)生的雙重目標。
太極拳的高表現(xiàn)形式,是精、氣、神的高度協(xié)調統(tǒng)一下的形體運動,是以內養(yǎng)外、以意導氣、以氣運身,從而達到身心雙修的一門學問:太極拳是在松靜自然的狀態(tài)下,靜養(yǎng)靈根、內固精神、外示安逸的一門科學藝術。
讓我們在自然無為、勿忘勿助中去體驗太極拳的神奇魅力吧!
練習太極拳懂得“舍得”與“寬容”
舍得
能舍才能得。“舍得”二字是我們平時講的多的一個詞匯,但要求人真正要做到卻并非易事。
這就需要我們遇事權衡得失,什么是我們想得到的,什么是我們要放棄的,該舍則舍,該舍而不舍就犯了“貪”的大忌;所以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要學會放棄、學會割舍;胸無羈絆坦蕩面對生活和人生。
同樣在練習太極拳的過程中也忌 “貪“字;太極拳是一個對腿部支撐力要求很高的拳術運動,所以初學太極拳者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首先運動量不能貪多;運動量要逐步增加順其自然不可勉強,否則就會因為勞累過度致使肌肉及各關節(jié)的控制能力減弱,導致受傷從而適得其反。
另外學習內容也不能貪多;要按部就班,基礎打牢,細細品位掌握太極拳的運動規(guī)律,一步一個腳印,才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推手及實戰(zhàn)時,也要符合“舍得”原理,及 “舍己從人”;但“舍己從人”是有限度的,“舍己”是為了深入敵穴,然后而有所為,即所謂的“無所為無所不為”。
寬容
人立于天地之間要寬容大度,凡事莫斤斤計較,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陳王廷《長短句》曰:嘆當年披堅執(zhí)銳,掃蕩群匪……欠官糧早完,要私債即還,驕諂勿用,忍讓為先”所以他才有“不是神仙勝似神仙”的心境。
學習太極拳就要虛懷若谷、胸襟寬闊,“虛”、“靜”方能心無旁騖,得失不計、寵辱不驚;唯有此才能一步步走進太極之廟堂;若心胸狹隘凡事計較勢必橫氣填胸、心氣浮躁又怎能進入太極之高境界。
所以“習武,德為先”就是這個道理。恩師陳正雷先生也一再告誡我們:“小成在于勇、中成在于智、大成在于德”,無論習武還是作其他事情欲取得大的成就,蓋莫過于此大道。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之一,她承載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拳愈練感受愈深如酒越釀越醇!習武三十年從中受益頗深!以上小悟乃平素習武體味所得,難免有偏頗之處望廣大拳友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