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已有多年的歷史,因每個人學術的不同,所以太極拳在發(fā)展中也分成了好多個門派。各個門派都有其自身的太極拳的特點,太極拳的好處都是大致相同的功效,下面我們跟著太極拳學習一下吧!
太極拳的門派
太極拳主要分為五大門派,陳式太極拳起源早,陳式太極拳是陳王庭前輩所創(chuàng)。
后四家太極拳都是從陳式太極拳中演變而來的。這一點從陳氏太極拳傳承表可以看出來。楊露禪學藝于陳長興,后經三代人的研究而形成了楊氏太極拳。吳全佑學藝于楊露禪,后經兩代人而形成了吳氏太極拳。
武禹襄先學藝于楊露禪后學藝于陳青萍而形成了武氏太極拳。孫祿堂學藝于郝為真的武氏太極拳而創(chuàng)孫氏太極拳。
陳式太極拳的學習者眾多,且陳式太極拳創(chuàng)立的時間也很悠久,其有獨特的太極內涵。
陳氏太極拳創(chuàng)于明末清初陳王庭,從陳王庭起,陳氏世代傳習太極拳,不斷對拳套路進行加工提煉逐步形成了老架一、二路。老架一路74式、二路43式。后期經陳發(fā)科晚年所創(chuàng)的新架也叫京架一、二路。一路83式、二路71式。
一路拳法是以柔為主、以剛為輔的運動
方法是以纏絲勁為主,發(fā)勁為輔;動作上力求松沉、柔順,以化勁為基礎,用柔迎剛和化剛,在外形上具有緩、柔、穩(wěn)的特色。動作起來是以身領手,要求達到動分(離心力)、靜合(向心力)不斷變化的效果。
二路拳(炮錘)是以剛為主、以柔為輔
動作上力求堅剛、迅速著重彈性勁的鍛煉。套路中有竄蹦跳躍,騰挪閃戰(zhàn)的動作具有快、剛、躍的特色。從外形上看,它的快、剛、躍雖與其它拳種似無區(qū)別,但是在本質上仍具有自己的特點。
其在運動中會形成全身動,形成一個整體,因為這套拳法的爆發(fā)力很強,所以要有一定的基礎才能練習。
陳式太極拳是古老的拳種它在動作上柔化剛發(fā)的技擊特點保存較多。拳理上要求是柔行氣,剛落點、剛柔相濟、時隱時現(xiàn)、快慢相間 、圓到方時快、方到圓時慢。圓為柔、為慢、為隱。方為剛、為快、為現(xiàn)。
楊式太極拳起源于陳式太極拳,楊露禪學藝于陳長興,習練陳式太極拳,后逐漸刪改原有發(fā)勁、縱跳、震腳和難度較高的動作,并由其子楊健侯修訂為中架子,又經其孫楊澄浦再修訂,定型為楊氏大架子。
楊氏太極拳85式,拳架舒展簡潔,結構嚴謹身法中正,動作和順,輕靈和順 兼而之;練法上由松入柔,虛實變化,實腿旋轉,形成了獨特的風格。由于楊氏太極拳 姿勢舒展大方,平正樸實,練法簡易。
深受廣大群眾熱愛,開展得為廣泛。逐漸成為太極拳的一大家。這就是流傳到社會上的楊式太極拳。因此就給人們留下了太極拳是慢練,不發(fā)勁,是老年人的運動,年青人多數(shù)不喜歡它。
這就是近代楊式太極拳的傳布,是以楊氏祖孫三代對教材教法不斷創(chuàng)新之力為多。便于推廣。楊式太極拳有大架和小架。小架拳是以陳式太極拳為主流。楊家的功夫不是通過大架這種摸式而練出來的,而是以陳家的功夫占主導,剛柔相濟,快慢相間。也講究發(fā)勁。
吳氏太極拳是滿族人全佑學藝于楊露禪,從楊式太極拳所傳的拳式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楊式太極拳原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吳氏太極拳是在楊氏小架拳式基礎上逐步修訂的。因此;吳氏太極拳始于滿人全佑,后經其子吳鑒泉(從漢姓吳)加以改進修潤而形成一個派別。
吳氏太極拳以柔化著稱,動作輕松自然,連續(xù)不斷拳式小巧靈活,斜中求中正。拳架由開展而緊湊,緊湊中不顯拘謹。推手動作嚴密、細膩 ,守靜而不妄動,亦以柔化見長。
武氏太極拳是武禹襄先學藝于楊露禪老架陳式太極拳,得其大概。后學藝于陳青萍 ,備悉理法。得王宗岳《太極拳譜》研究,更有發(fā)悟,以練拳習心得發(fā)揮王氏舊譜之義。為《十三勢行功歌訣》作注解十條,名為《打手要言》。
又衍為《十三勢行功心解》四則。并歸納鍛煉要領為《身法十要》其著作皆根據(jù)其本身的體會,故簡練精要,無一浮詞。
武禹襄之外甥李亦畬跟武禹襄學拳。李亦畬研究太極拳,仿武禹襄實驗之法一再筆錄修訂,久之遂集成書。李亦畬的太極拳論文有:《五字訣》一篇、“撤放密訣”擎引松放七言四句;《走架打手行動要言》一篇闡述了走架即是打手、打手即是走架。
練拳和推手相輔相成之理。對太極拳拳理的鉆研總結。首推武、李,較之王宗岳《太極拳論》之抽象性的概括,遠為具體切實,有繼承、有發(fā)展。乃能自成一家。
武禹襄拳式既不同于陳式太極拳老架和新架。亦又不同于楊式太極拳的大架和小架。而是學而化之,自成一派,其特點是:姿勢緊湊,動作舒緩,步法動作虛實轉換和“內氣潛轉”來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個身子,相逾越 ,出手不過足尖。
武、李后輩多不專研太極拳,太極拳遂由郝氏傳習,郝為真學于李亦畬武式太極拳。民國初傳入北京,后由其子郝月如和其孫郝少如于1928年間去南京、上海教拳,以廣其傳。
孫氏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孫祿堂,自幼酷愛武術,從師于形意拳大師郭云深。習練形意拳,得到了郭云深大師的真?zhèn)?。又從師于程廷華學練八卦掌,經數(shù)年刻苦研摩,功夫深厚。
后又經于郝為真學練武式太極拳。孫祿堂先生畢生研究武術,精通形意、八卦及太極拳。并聚三家拳術之精義,觸會一體而創(chuàng)孫太極拳。
孫氏太極拳的特點是;進退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動作舒展圓活,敏捷自然。練時雙足虛實分明。全遍練起如行云流水,綿綿 不斷。每 轉身時以開、合相接。故又稱開合活步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