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太極拳不僅不可以修身養(yǎng)性,而且可以鍛煉身體?,F(xiàn)在越來越多的人喜歡打太極拳,也是因為這個道理。今天,就讓我們探討一下,如何練好太極拳,以及打太極拳的時候如何做到后發(fā)先至。接來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1、立如平準,活似車輪
即使是和別人推手的時候,自己的重心也不應該受到影響。
這種身法上的要求,《太極十三勢歌》明示為“尾閭中正神貫頂,滿身利頂頭懸”。
對方來力時,我以腰為軸心,向左右轉化,圈子比較小,即能使對方之力落空。
如果在這個運動過程中,重心不穩(wěn),就會被人抓住,從而被推倒。
常見人推手時,一方被對方一引或出勁前捋時,身體即向前俯,重心失去中正。
如對方用采勁,即易向前跌倒,即使不立時傾跌,但被動挨打,既不能化,也不能還手,已處于敗勢。
也有人以為自己腰勁很好,人家推不倒,所以當遇對方加力到自己身上時,身體便向后仰,重心偏于后方。
如何對付在這時候,向你的胸部使力,你就會遇到危險,有可能會傷到脊椎。
所以推手時,無論應敵擊敵,有保持虛領頂勁、身軀中正靈活的狀態(tài),才可以左右前后回旋,保留轉換的余地。
2.意在人先,后發(fā)先至
拳經云:“彼有力,我也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求處處主動,隨機應變,時時處處控制對方,使意在彼先,勁搶彼前,則發(fā)無不中。
王宗岳《打手歌》曰:“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其中“彼不動,己不動”是聽勁,是反擊對方的前奏。
這個過程幾乎是在同時發(fā)生的,所謂手快者,也就是聽勁功夫好,即對方微動,我已發(fā)覺,搶他前面發(fā)我之勁。
他的勁被我截住,進退兩難,正是“舊力已發(fā),新力未生”之際,欲收回不能,欲另發(fā)勁不及,則難免處處落后,處處被動。
所以,“后人發(fā),先人至”的關鍵是意在人先,在聽勁。只有“意在人先”,才能保證“后發(fā)先至”,這是推手時一條很重要的規(guī)律。
3.三節(jié)齊到力增加
太極拳論說:“勁起于腳,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從勁力傳導的三節(jié)來講,腿腳是根節(jié),腰身是中節(jié),手指是梢節(jié)。
人之手臂不如腿粗,腿不如腰粗。因此,手臂之力不如腿力大,腿之力不如腰力大。
俗話說“根節(jié)動,梢節(jié)發(fā),三節(jié)齊動力增加”,所謂三節(jié)齊動,必定意注于腰,三節(jié)勁力的上傳下達主宰在腰上,根梢二節(jié)雖動也發(fā)不出整體之力,只是局部之力。推手時,用手臂之力推人,往往推不動。
若用腰勁推,對方即能傾跌。推手動作,表面上力在手腕,而實際力在于腰。若肩不能松,腰不能活,力全在于手臂,絕不能化人,亦不能發(fā)人。
至于步子穩(wěn)不穩(wěn),在于襠勁,即胯、腿、腳三部分的聯(lián)系,而其運用之關鍵完全在腰。發(fā)勁時,勁起于腳跟,發(fā)于腿,由腰向前后左右?guī)樱种概浜蟿幼?,將勁施于對方身上?/p>
知道這一點,推手時應盡量少用手臂,而是進足貼身,三節(jié)齊到,對方必立足不穩(wěn)。